2022年04月24日

标签:
旅游文化老有所乐 |
2018秋游记
一、向着“国标书院”,出发!
9月21日出发并到达杞县宗店乡焦庄,下榻国标书院。
原说九月十几号出发的,但是秋雨绵绵,下了四五天。虽说有“小雨润如酥”之美誉,没想到小雨中雨夹杂着放肆地下个不停,竟然让人怀疑太阳被怄烂,再也不出来了。
今天,虽然说是雨停了,却依旧怀疑,但决定好的事不愿再改。于是,五点起床,六点完成洗漱吃喝并按时走出大门。挥手自兹去。谁知刚一走出大门,又是漫天大雾几乎看不清路。开弓没有回头箭,手把一拧,向着预订目标——进发!
怎么也没想到,十几年前就闻名遐迩的杞国公路,也就是106国道杞太段“最大的跳舞场”依然固执地顶着这个恶名并阻碍着人流车流物流。
都爱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那么是不是路也如其人又如哪位呢!
理不顺就要管,路不平就要铲。
且把这个问题放在后面,仔细道来吧。
接着前文说——
也许,我们还是在越过国道106、707里程碑后,继续强行了大约十几公里。看见路边有晒粮食——且不说这样做合不合法——的农民几次“遥指”,才拐进了焦庄的小路。
接待我们的是焦母和他的妹妹。
他母亲和妹妹完全没拿我们当外人,因为第一次到她们家送书时已叙过年齿,焦母大我一岁,有过中学学历。言谈话语之间,颇有点儒雅风度。
下图是她们母女采集了庭院里疯长既是草又是菜还可作药物使用的植物绞股蓝,他妹妹还专为我们采摘了红薯叶,改善生活——别笑,我小时候就是吃红薯和红薯叶长大的,陆零更是“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现在? 城里人都拿它们当稀罕物嘞!
为了我们的车充电,焦家没有电线而我的馈线又不够长,焦母就令我把车停在她后面的邻居家。大家一团和气,一听说我妻子进过剧团,就戳哄着她来一段儿。据“夫人外交”了解,那家的孩子有本事自然也有钱,老夫妻俩也只有六十多岁。孩子放下话说,只要你俩愿意,想到哪儿旅游都行。没钱了一个电话,马上打过去。可是,问题来了,没有一定的地理文化知识,可以说去哪儿哪儿都不知道。随团?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旅游还有什么团。即使真的随团,恐怕也脱不开“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回来一问,啥不知道”的怪圈儿。
总而言之,在焦家我们吃得好睡得好充电更好,自然无法一一记下来,那就且听下回分解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