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示范引领 |
———一节家常课带来的启发
一天,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我们必须让整个学习过程“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联系到近期上的一节家常课,有感而发。
应新来的特岗教师要求,上一节家常课让她学习学习。看着她企盼的眼神,传帮带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我就满口答应。简短的对接后,拿出教材、教学用书静下心来研读,准备Unit3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本着“激发学生欲望,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的教学理念,开始设计一系列的活动。
本节课的话题是学会辨认物品的所有者,这个部分主要学习基础知识,没有进行过多拓展,也不需要对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进行讲解。我打算充分利用教室场景和学生自己的学习用品来营造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语言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感知和模仿性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理解语境,找出图中学习用品,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尝试让它们拼读出来,再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字母组合,同时,呈现实物,加深学生对单词意义的理解。
第一,情境创设,让他们觉得有意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身边的实物演示、灵活多样的情景、形式多变的对话模式,让学生在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对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进行转换与操练,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将学习到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意义,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动,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不能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学习。学生身边的物品,学生会一种亲切感,采取竞赛的方式,激发了学习热情,比如说教室说出一个单词,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找出相应的学习用品。本节课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意义,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动,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第二,活动多样,让他们觉得有意义。
授课前,我趁学生出去做课间操,在教室里收集了书包、英语词典、文具盒、橡皮擦等相关学习用品。简单师生问好之后,我顺势指向书包询问: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an,迅速过渡到一支铅笔:It’s a pencil.接着追问:Is this
your pencil?热闹的教室突然安静下来。于是,我板书标题:Is this your
pencil?导入新课。呈现环节,我接着利用书包里面的橡皮擦、书、词典进行新词学习,不断渗透:Is this your
......?Yes,it is.It’s mine.NO,It isn’t.It’s
第三,方法技巧渗透,让他们觉得有可能
英语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关键是交给学生方法,渗透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通过课前准备的书包,将学生带入语言交流的自然环境,引入教室内常见物品的话题词汇和主要句型,1a到1c,通过图文及听力练习导入整个单元的语境话题,是整个SectionA的基础,2a,2c是以听力和对话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听前准备,猜测,边听边写首字母。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询问及辨认物品的所有者的句式及单复数形式,一般疑问句及其简略回答,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的平台。在授课过程中,以身边的实物演示、灵活多样的情景、形式多变的对话模式,让学生在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对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进行转换与操练,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将学习到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不是以我们喜欢或习惯的方式去讲课,而是以他们所喜欢、接受的方式去组织课堂学生因为参与了,所以很少有机会走神,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的话,就会产生内动力。如果学生觉得课堂是有意思的,整个活动是有意义,那么能力发展是有可能的。这也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