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甲骨文6则

花294以表示轻扬的样子的“娑”为声符,半框为意符,释为“索”,破败萧条。《尚书·牧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东北话里的“勺子”指一个人没用,是甲骨文“索”的一个变音。
湖南、湖北、江西客家人说“傞斗”“傞脚”表示人的能力差劲,是从甲骨文“索”演化而来。
甲骨文“索”和《甲骨文合集》32301“嫅”共用一个声符,是相关字。
《甲骨文合集》32301以表示轻扬的样子的“娑”为声符,以“女”为意符,释为“嫅”,女子舞动的样子。现代一般写作“娑”。
此字在《诗经·宾之初筵》中写作“傞”,“侧弁之俄,屡舞傞傞”。这里再次体现孔子删诗的特点,将商朝与女性有关的女字旁字都改成中性字。
甲骨文“嫅”和花294“索”是相关字,都是以“娑”为声符的形声字。
《甲骨文合集》6592以头部的“眉”为声符,以“女”为意符,释为“媺”,女子美而善。现代一般写作“美”。甲骨文中的“美”因与羊有关,应指味道鲜美。
《诗经·唐风·葛生》:“
角枕 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上述“美”应通假甲骨文“媺”,指美而善(的人)。“媺”写作“美”继续印证孔子删诗的特点,将商朝女字旁字改为中性字。如“委委佗佗”应为“婑婑嫷嫷”,“硕人”应为“妁人”,“傞傞”应为“嫅嫅”等。
《散氏盘》器主祭公谋父,自称小子“眉眉”,“眉眉”通假甲骨文“媺”,是个长音字,指美而善,反推商周“媺”字应该是个长音字。
甲骨文“媺”和《甲骨文合集》14799“媚”是相关字,都是以“眉”为声符的形声字。
《甲骨文合集》14799左侧“女”为意符,右侧“眉”为声符,释为“媚”,指女子的媚态。
甲骨文“媚”和《甲骨文合集》6592“媺”都是以“眉”为声符,“眉”在头部指品格,在一边指神态。
甲骨文中“媺”在《散氏盘》中为器主祭公谋父的名字“眉眉”,结构和甲骨文基本一致。
甲骨文“媚”“媺”都是形声字。
《甲骨文合集》7781以“月”为声符,以“矢”为意符,释为“夭”,箭的总称。《周礼·夏官·司弓夭》:"常六弓四弩八夭之法。"八夭为枉夭、挈夭、杀夭、候夭、恒夭、痹夭、枉夭和挈夭。
现在《周礼》版本一般将“夭”写作“矢”,根据甲骨文,应写作“夭”。
“夭”“月”在商代的发音和现代接近。
甲骨文“夭”和英905月牙箭是相关字。
英905左侧以“月”为声符,右侧以“矢”为意符,释为“月牙”,一种箭头像月牙的箭。
月牙箭和《甲骨文合集》7781箭的总称“夭”都以“月”为声符,是相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