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甲骨文7则

《甲骨文合集》22258以半个“行”字为意符,表趋势,以“虺”为声符,释为“撝”,使......谦抑。甲骨文“撝”和表示女子谦抑貌的“妫”是相关字。《易经·谦》:“无不利,撝谦。”
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功成弗有,固秉撝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生居然上坐,更不撝挹。”
如我在《释甲骨文第四百零八字——妫》所言,“妫”“撝”应读长音或双音节,“妫”通假《诗经》“徽因”,所以“徽因”也通假上述“撝挹”,指太姒谦逊之貌。
商代崇拜女娲,女娲蛇身,所以甲骨文中虺蜴之形的字都是褒义字。从西周开始,形容女性才德形貌的字,有虺蜴之形的褒义字逐渐减少,显示中国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文化变迁。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通甲骨文“无撝而治”,顺应天道,不要人为雕琢刻削。
比如《毛公鼎》的器主毛夷,因为人之道避讳周夷王王号,在名字下加“曰”字。裘卫为了表尊敬,称其为“伯邑父”。在《十三年(疒興)壶》中才是他的本名“夷”。这是人为的避讳文化造成的西周史混乱。
同样的,祭公谋父在《散氏盘》自称名字为“眉眉”,而其他人为表尊敬,称他为师懋父。
《十三年(疒興)壶》的“(疒興)”应释为《诗经》表示祭祀的“肆”,是西周中期周国国君姬肆,在金文中有宰朏、师俗父、师稣父多种称谓。
召伯虎在《晋侯苏钟》中以本名“曶”出现,《诗经》和金文中的“虎”反而是讳称。
相对而言,仲山甫顺天道而行,没有人为矫饰,在《膳夫山鼎》中直呼南宫乎之名,所以可以很容易与《南宫乎钟》联系起来,确定时间和人物。南宫乎就是南仲,《诗经》和《竹书纪年》“皇父”是对“乎”的讳称。
《甲骨文合集》20672以“女”为意符,以“牛”为声符,释为“妞”,女孩子。
现代以地支“丑”代替甲骨文的“牛”字,类似于牵牛花种子叫黑丑、白丑。
“妞”是以“牛”为声符的形声字。由此可知,商朝“牛”“妞”两个字发音和现代差不多。
《甲骨文合集》13758以“豕”为声符,以“女”为意符,释为“室”,室女指未出嫁的女子。汉·桓宽 《盐铁论·刑德》:“室女童妇,咸知所避,是以法令不犯,而狱犴不用也。”
唐·柳宗元 《饶娥碑》:“
娥为室女,渊懿靖专。”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说明圣母是以未婚身份孕育耶稣。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地理与李白《大猎赋》比对,产生景教的大秦国应在今哈密沁城乡附近。则《圣经》地理和《元史》《元朝秘史》地理比对,《圣经》中埃及应为焉耆,突厥三大碑中的Az。
成吉思汗和耶稣是相隔一千年的老乡,怯绿连河应为《圣经》中加利利,
不儿罕山应为《圣经》伯利恒。
《圣经》别是巴就是耶律楚材所言的“别石把”,《圣经》他施城就是塔失八里。
《圣经》“凯撒”一词是藏族、蒙古族“格萨尔”一词的对音。
如果上述推理成立,则一定会在今哈密找到成吉思汗陵。
《甲骨文合集》20700半包围牛状,20980半包围羊状,29415半包围马状,均释为“阆”,胎生动物刚出生时的胎膜。《庄子·外物》:“胞有重阆,心有天游。”“重阆”指胎膜有两层,羊膜层和绒毛膜。
这些字现在释为“牢”,虽读音接近,但意思谬以千里。
因为“阆”在若干甲骨文中充任声符,所以确定“阆”的发音和意义有助于这些字的释读。
最后一图为母羊吃刚出生小羊身上胎膜的情景。
《甲骨文合集》1125以“女”为意符,以《甲骨文合集》20980“阆”为声符,释为“良”,指严妆盛服的美貌。《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
“良”在现代一般写作“靓”。
甲骨文“良”是以“阆”为声符的形声字。
“良”字本应有“女”字旁,孔子删诗时,女字旁的褒义词几乎全部改为中性字。
《甲骨文合集》14588以流水状为意符,以《甲骨文合集》20980表示胎膜的“阆”为声符,释为“潦”,路上的流水。《大雅·生民之什·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甲骨文“潦”是以“阆”为声符的形声字,和《甲骨文合集》1125“良”是相关字。
《甲骨文合集》37514以“马”为意符,以《甲骨文合集》20700表示胎膜的“阆”为声符,释为长音字时为“牢良”。《淮南子·人间训》:“食芻豢,饭黍粱,服轻煖,乘牢良。”释为短音字时为“骆”,黑鬃黑尾的白马。《诗经·裳裳者华》“我觏之子,乘其四骆。”《诗经·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牢良/骆”被释为沟通上天和人的使者。刘邦刑白马,李世民缔结渭水之盟,斩白马盟誓,用的都应该是“骆”。
石鼓文《马荐》“济济马荐”的“濟濟”应通假《楚辞·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的“岌岌”,指雪白色。岌岌冠指一种高高的白纱帽。如果《马荐》使用白马,也就是甲骨文中的“牢良”祭祀的话,可以证明祭祀者的天子身份。《吾车》以“特”祭天,以彤弓射牲,已经说明石鼓文是周成王岐阳大蒐赋诗。
“濟濟”表示“雪白色”,另有“不绩”写法。《诗经·东门之枌》“不绩其麻
,市也婆娑。”“不绩”是日本“富士山”的字根,表示雪白色的山。
商周对“牢良/骆”的崇拜现代主要体现于蒙古族禄马风旗、藏族风马旗等习俗中。
艾启蒙为乾隆绘制《八骏图》中“翰如骆”、“蹑云骆”都是“骆”马,可见“骆”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