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甲骨文9则

标签:
历史收藏文化杂谈 |
《甲骨文合集》26801以“册”为声符,以“索”为意符,在此字中指毛纺成的线,释为“毳”。26801“毳衣”为一种毛织礼服。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决讼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绘绣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绣黼黻。
《诗经·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毛 传:“毳衣,大夫之服。菼,鵻也,芦之初生者也。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服毳冕以决讼。”
郑玄 笺:“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国,而决男女之讼……毳衣之属,衣缋而裳绣,皆有五色焉,其青者如鵻。”《诗经·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毛 传:“璊,赬也。”
藏族“赘规”为节庆盛装和礼仪服饰。“毳衣”和“赘规”为汉藏同源的一处证据。
甲骨文“毳”是以“册”为声符的形声字。甲骨文中以“册”为声符的形声字较多,如我在363、364释的“嶒”字。
《甲骨文合集》29967第二条卜辞,以“舛”为声符,以“刀”为意符,释为“搀”,意义是“刺”。《说文》新附字:“搀,刺也。”《玉篇》:“搀,搀捔,贯刺之也。”《文选》张衡《西京赋》:“叉蔟之所搀捔,徒搏之所撞。”
《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此处“欃”通“搀”,刺意、贯穿意。
以“搀”为声符,以表示天空的倒山形为意符,释为“繟”,指天的宽绰、舒缓貌。
甲骨文中“漠”“辽”“空”等与天有关的字,都是倒山形部首。
《道德经》“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繟然”表示天道的舒缓貌。
“繟”可能和禅宗的“禅”有关。“搀”为刺穿意,宽缓而直击本质,与禅宗重机锋相映照。
《诗经•小雅•车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展也”通假《道德经》“繟然”,舒缓的样子。
《道德经》“繟然”,《诗经》“展也”,演化为现代东北话中的“展应”,表示非常厉害。用来形容薛宝钗,《红楼梦》第六十七回:“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换言之,“禅意”就是“展应”。“繟然”“展也”“禅意”“展应”这几个词同源。
以甲骨文“繟”的意义观之,现代人工作和教育中的“卷”,逆天而行,安可久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