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释甲骨文9则

(2023-01-01 09:55:33)
标签:

历史

收藏

文化

杂谈

1《甲骨文合集》18540以器皿为意符,師(去掉右侧)作为声符,释为。烧火做饭。在此条卜辞中通假,表示祭祀。
甲骨文中/表示祭祀有若干种情况。第一种表节气日祭祀。即流传到日本的追傩式。《利簋》嵗鼎即惊蜇节气祭祀,可推出武王伐纣的准确时间。
第二种对远祖的追祭,祈求战胜等具体事宜。
第三种追福,为祖先祈求冥福。
/表示祭祀时有聚众的含义。现代广东墟日仍有此含义。
释甲骨文9则
2
《甲骨文合集》1871918720为意符,以師(去掉右侧)为声符,释为,玉的光泽。

甲骨文可能通假西周金文,指玉绿色的光泽。《宗周钟》:仓仓悤悤。《梁其钟》:鎗鎗鏓鏓
从西周金文对青铜器色泽的描写推断,玄镠应指青铜器表面绿色琉璃釉,商周青铜器之所以大量流传到现代而未腐蚀,应该是因为表面有绿色琉璃釉保护。
《甲骨文合集》18540以器皿为意符,師(去掉右侧)作为声符,释为
甲骨文”“都是以師(去掉右侧)为声符的形声字。

释甲骨文9则
释甲骨文9则
3
《甲骨文合集》1871918720为意符,以師(去掉右侧)为声符,释为,玉的光泽。

《甲骨文合集》18749为声符,右侧字符表示拷打,释为,指锻打。《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

释甲骨文9则

释甲骨文9则
4
《甲骨文合集》18743路倾斜不平状,释为

18743应通假或者。甲骨文中表示时有若干通假字。
释甲骨文9则

 

 


5《甲骨文合集》24910以器皿盛水为意符,为声符,释为。水清。

与《甲骨文合集》18540“比较,声符在器皿内,有指事的成分。
甲骨文”“虽然都是形声字,构字法不同,兼顾指事。

释甲骨文9则

释甲骨文9则
6
《甲骨文合集》18539以山崩摧的为声符,食器为意符,释为。煮也。《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

《甲骨文合集》18540以器皿为意符,師(去掉右侧)作为声符,释为。烧火做饭。
《甲骨文合集》9100以刀刃的为声符,以食器为意符,释为。《说文》“”大孰也
甲骨文”“”“都是形声字,构字法类似,都是将声符置于食器内。

释甲骨文9则

释甲骨文9则

释甲骨文9则
7
《甲骨文合集》18622房顶下,一足走很远的样子,释为(穴叫),上下结构。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写作洞房叫窱而幽邃

(穴叫)流传下来的写法与甲骨文基本一致。
正如《甲骨文合集》33071-33073地名,《甲骨文合集》367“现代写法与甲骨文基本一致。

释甲骨文9则

释甲骨文9则

释甲骨文9则
8
《甲骨文合集》18628下垂燕尾形释为,古时末端像燕尾形状的旗子。《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释名·释兵》白旆,殷旌也。白旆在商周时期地位尊贵特殊。
《史记·殷本纪第三》: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周武王将商纣头悬于白旗,应指白旆。
《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白旆应为大白。
魏用殷礼,变周之制,故建大白朝。可推知商朝朝会用白旆
元朝九脚白旄纛象征王权,应该是延续商周白旆的意义。《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于丙寅年在斡难河源头,建九脚白旄纛做皇帝。另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1206年),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

 

 

 

 

释甲骨文9则

释甲骨文9则
9
《甲骨文合集》5495659984248427“朕事为商朝对最高天神的尊称,其地位相当于宋朝以后的玉皇大帝。

商朝朕事在《作冊大鼎》《令方彝》中写作雋册,也就是流传到西方的对耶稣的尊称Jesus
商朝朕事在《(疒興)钟》《史墙盘》中写作角織。在《秦公簋盖》中写作朕祀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李白《大猎赋》地理比对,产生景教(西方称为基督教)的大秦国应在今哈密沁城乡,所以商朝对最高天神的尊称朕事流传到西方形成Jesus
《丝路山水地图》显示古希腊都城雅典位于今甘肃瓜州附近阿丹城,古罗马应为鲁城,西域鲁迷。脱辛对应今托克逊,苦先新城在今奎先达坂附近,所以撒马尔罕在今焉耆盆地。亚历山大大帝西征最后驻跸的巴克特里亚应为今巴楚县(巴克楚尔)。古希腊文化为中国本土文化。故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应与甲骨文朕事同源。
按时间顺序,商朝朕事,演化为西周《令方彝》《作冊大鼎》中雋册,《(疒興)钟》《史墙盘》中角織,《秦公簋盖》中朕祀。随古希腊神话、基督教流传到西方形成“Zeus
宙斯
”“Jesus(耶稣尊称)等称谓。

释甲骨文9则
释甲骨文9则

释甲骨文9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释甲骨文5则
后一篇:释甲骨文5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