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赛里斯”的甲骨文字根

标签:
杂谈历史收藏文化 |
《甲骨文合集》31012“酉”上方有筛状,释为“莤”,古代用酒灌注茅束以祭神。《春秋传》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莤酒。
“莤酒”在甲骨文中还写作“撒酒”,《甲骨文合集》721鱼甩尾发出的声音释为“撒”,通假“莤”。石鼓文《汧殹》“其游(辶散)(辶散)”。
甲骨文中祭祀名“莤庸”通假“撒益”,《甲骨文合集》24376“撒庸”,通假“赛”,古代祭祀酬神。《论衡·辨祟》“项羽攻襄安,襄安无噍类,未必不祷赛也。”
《穆天子传》记载了一次准确的赛神日期。“辛丑塞。至于臺,乃大暑除。天子居于臺,以聽天下之。遠方之數而眾從之,是以選扐。乃載之神人之能數也。乃左右望之。天子樂之。”
《穆天子传》赛神写作“塞”,且明确是大暑节气,干支为“辛丑”,结合《二十七年卫簋》《录见簋》《作册吴盉》等穆王世青铜器历日推算,这个大暑是公元前939年8月3日,辛丑,穆王二十四年大暑,与现代推算的大暑日期完全一致。西周历日的准确性,令人震撼。
甲骨文里的赛神写作两个音节“撒庸”,《穆天子传》写作一个字“塞”。
甲骨文中的“莤庸/撒庸”与波斯语“沙阿”同源,“沙阿”表示“万王之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李白《大猎赋》地理显示产生基督教的“大秦国”在今哈密沁城乡附近,《丝路山水地图》显示古罗马为西域“鲁迷”,图中绘作“鲁城”,则波斯《列王纪》的“波斯”应在今哈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之间,“辟展”可能是受“波斯”影响形成的地名。
西域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波斯帝国,这是其中之一。
沙俄时期沙皇是受甲骨文“撒庸”、波斯语“沙阿”影响形成的尊称。
中国有些民族会在尊称前加“仡”进一步尊称之,所以“沙阿”前加“仡”形成了尊称“格萨尔”。如藏族史诗《格萨尔王》、蒙古史诗《格斯尔》。“格萨尔/格斯尔”西传形成“凯撒”一词。“凯撒”的字根是甲骨文中的“撒庸”。
作为祭祀名,基督教、佛教在“撒庸”前加尊崇语表示集会祭祀。基督教称“弥撒”,佛教称“无遮”,“弥撒”“无遮”的字根也是甲骨文“撒庸”。
《甲骨文合集》18802、18803祭祀名“撒益莤”,通假西方对中国的一个古称“赛里斯”,应表示歌舞集会祭祀。
《丝路山水地图》显示古希腊都城雅典为甘肃瓜州附近的“阿丹城”,“脱辛”对应今“托克逊”,古撒马尔罕应在今焉耆盆地,亚历山大大帝西征最后驻跸的巴克特里亚应为今巴楚县(巴克楚尔)。古希腊文化为中国本土文化,在汉文典籍中一般写作“西戎”“猃狁”。
所以古希腊“色雷斯”地区,应在今哈密“苏里苏河”一带,“色雷斯”是“苏里苏”对音,也是“撒益莤/赛里斯”对音,表示举行歌舞集会祭祀的地方。
拿破仑崇拜的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曾统治色雷斯“苏里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