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西域(一百一十四)

标签:
历史收藏文化杂谈 |
《丝路山水地图》“脱辛”对应今托克逊,以下绘制的是南疆地图,则结合《圣经》地理,以法莲支派,也就是汉文典籍中的拂菻人,主要分布在今轮台一带。
玄奘著《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国条所附西方诸国作“拂懔”,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职贡图》作“拂懔”,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拂临”,杜环《经行记》、《隋书》、《旧唐书》等均作“拂菻”。
玄奘经过古撒马尔罕南铁门关到达睹货逻地界,然后到拂菻。根据《丝路山水地图》,古撒马尔罕在今焉耆盆地,其南部铁门关应为今库尔勒北部铁门关景区。
帖木儿故乡渴石在此铁门关附近,与《圣经》相对照,“渴石”应为《圣经》“基色”,“渴石”是“基色”的对音。
“拂菻”不是东罗马帝国,不是大秦国。《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显示大秦国在今哈密沁城乡附近,也就是西域秦城附近。今哈密东鸭子泉应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埃及”,即西域焉耆。
因为《丝路山水地图》显示古撒马尔罕在今焉耆盆地,所以古焉耆不可能在今焉耆盆地,而在焉耆盆地更东方的位置。
但是大秦国与拂菻渊源很深,耶稣出生于大秦国,拂菻是以法莲支派,两者同为《穆天子传》中西膜人的后代,也就是闪米特人后代,元代色目人后代。
以法莲支派分地时东界从“耶利哥”开始,以今轮台附近地理比对,应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野云沟乡附近,“耶利哥”是“野云沟”对音,是一处至少3000年不变的地名。
现在《《圣经》与西域》系列文章写到一百一十多篇,西域与《圣经》地理完全吻合的地名不下几十个,这些都是《圣经》起源于中国的明证,而且未来会根据这些地理发现以色列人起源于中国的考古证据。
如果《圣经》起源于中国,这些地理都会在今中华大地上合理的位置找到。
拂菻人(以法莲人)的南界有一片海。“又往西下到押利提人的境界,到下伯和仑的境界,直到基色,通到海为止”。这片海现在在轮台草湖乡附近。实际地理和《圣经》记载相吻合。
拂菻人(以法莲人)地界中有“上伯和仑”和“下伯和仑”,说明西域叫“伯利恒”的地名非常多,重名现象严重。耶稣主要活动地域加利利的伯利恒,应为成吉思汗早期主要活动地域怯绿连河的不儿罕山,“加利利”是“怯绿连”对音,“伯利恒”是“不儿罕”对音。
拂菻人(以法莲人)地界的“下伯和仑”与《丝路山水地图》比对,应为“把力黑”,在今库尔勒市普惠乡附近。两个“伯和仑”中应该有一个是《圣经》大卫王的出生地“伯利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