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经》与西域(一百一十二)

(2022-07-27 16:32:58)
标签:

历史

文化

收藏

杂谈

西域古大夏国的位置,也就是唐代吐火罗,需要《丝路山水地图》和《大唐西域记》做定海神针。

《丝路山水地图》显示“脱辛”对应今“托克逊”,“苦先新城”对应今奎先达坂附近,所以从“脱辛”开始,《丝路山水地图》绘制的是南疆路线。

顺次推排,古撒马尔罕在今焉耆盆地,撒马尔罕南部的铁门关,应为今库尔勒北部铁门关景区。

玄奘言过了铁门关就到古大夏地,也就是唐代所说睹货逻。

李白故乡“碎叶”,应为今哈密射月沟附近,他在《蜀道难》慨叹“噫吁嚱”,这个词向东流传到日本,演化为“よし”,罗马音“yosi”,表示对美好的赞叹。

“噫吁嚱”向西传播,成为现在留存在维语中的“亚夏”,表示“万岁”。

吐火罗人也自称Assi,可能是“噫吁嚱”的不同口音。

《圣经》里的“亚述”人可能是早期的大夏人,但是被出焉耆(埃及)的以色列人屠戮殆尽。

如果早期的大夏人是“亚述人”,则亚洲的英文名Asia,词源应该是“大夏”,也就是李白所用的“噫吁嚱”,亚洲的本意是“万岁之州,不死之国”。西域地理和《圣经》地理相结合推断,如果亚述就是大夏的话,那么亚述帝国的范围以今塔里木盆地北缘为主体。

满语的“爱新”表示“金子”,也有“万世不灭”的引申义,也就是说“噫吁嚱”在现在几个族群中的发音和意义都可以与古大夏吻合。具体古大夏人是哪个族群,需要考古工作进一步推进。

结合《圣经》地理,玄奘西行时遇到的大夏人(睹货逻人)以拂菻人、嚈噠人为主,也就是《圣经》中的“以法莲”支派和“犹太”支派。

“睹货逻”一词为西膜语(见《穆天子传》,闪米特语),汉文一般写作“醍醐”,为洗礼所用的香膏,植物精油。又可意译为“甘露”,凡甘露洒地之处称为“净土”或者“乐土”,所以“睹货逻”也可意译为“净土”“乐土”“极乐世界”等等。

中东文献史料记载,“德鲁兹人来自中国乐土”,这里的“乐土”应该指古大夏地,或者睹货逻。

《丝路山水地图》《大唐西域记》地理相比对,大夏国或者睹货逻的地理范围应该从今库尔勒铁门关起,到今阿克苏地区附近止。

《史记·大宛传》: 大夏 “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其都曰蓝市城”。或称“蓝氏城”。

“蓝氏”应为帖木儿故乡“渴石”城,“蓝氏”可能接近中原发音,“渴石”接近粟特人发音。“蓝氏/渴石”临近今库尔勒铁门关。

中原认为“蓝氏城”是大夏的都城,以色列人内部未必如此认为。

从《圣经》记载来看,以色列人到达迦南以后,都城经过数次变迁。刚开始定都在“示罗”,“蓝氏”已经是迁都后的都城。而且,《圣经》中犹太人对北以色列人与外族通婚,信仰外道等十分不满,所以玄奘到达睹货逻时,很可能是北以色列(粟特人)有一个都城,嚈噠人(犹太人)另有一个都城。

嚈噠人(犹太人)的都城应为《丝路山水地图》中“黑楼城”,根据《穆天子传》西膜语“鸿鹭”的意义,应意译为“圣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