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经》与西域(九十五)

(2022-06-12 16:03:48)
标签:

历史

收藏

文化

杂谈

西域“千泉”是一个常见的地名。

《道里邦国志》记载撒马尔罕附近有一处“千泉”。“艾巴尔伽介有座山丘,山丘周围有一千眼泉,’千泉’水汇流向东……”。

《丝路山水地图》显示“脱辛”对应今“托克逊”,“苦先新城”在今奎先达坂附近,所以明代以前撒马尔罕在今焉耆盆地。《道里邦国志》中撒马尔罕附近的“千泉”应该在今焉耆盆地附近。

在焉耆盆地附近寻找,应该是开都河源头的“尤勒都斯”。开都河源于依连哈比尔尕山南坡,河谷宽展地段坡降平缓,下有冻土层,径流排泄不畅,渗流微弱,形成大面积湖沼地,状似千泉竞涌,故名尤勒都斯(蒙古语意为繁星,以繁星寓意珍珠泉状湖沼)。

不仅“千泉”的地貌吻合,尤其尤其珍贵的是,成书于公元九世纪的《道里邦国志》的山名“艾巴尔伽介”,和现在“依连哈比尔尕”山山名一致,“艾巴尔伽介”山是“依连哈比尔尕”山的对音,“依连哈比尔尕”山是一座1100年来不变的山名,是证明古撒马尔罕在今焉耆盆地的铁证。

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天山中段山段名,在尼勒克东部与乌苏间。蒙古语,意为“肋骨”。清《新疆图志》称额林哈毕尔噶山,“博克达尊如人首,额林哈毕尔噶译言硬肋,居元首之左右”。东段延至沙湾县,长约150公里,宽60公里,北侧有海拔5500米高峰。主要由变质岩、花岗岩、花岗斑岩组成。“额林哈毕尔”也是《道里邦国志》中“艾巴尔伽介”山的对音。

古撒马尔罕如果在今焉耆盆地,则《道里邦国志》撒马尔罕附近的地理都能与此对应,“千泉”“依连哈比尔尕山”是目前可确定的两处。

如果古撒马尔罕在今焉耆盆地,则开都河应为《圣经》摩西生命最后时刻到达的“约旦河”。“开都河”是突厥化的发音。

新疆准格尔盆地北缘沙湾县还有一座千泉湖,此千泉湖非撒马尔罕附近“千泉”,离得太远了。但是能从一个侧面证明“千泉”是西域常见地名,只要有很多泉眼的地方都可以叫“千泉”。

一般认为《道里邦国志》中的“千泉”是《大唐西域记》中的“千泉”。实际地理比较,并非如此。

玄奘所到的“千泉”,在“素叶水城”之西。“素叶”应该在今哈密“射月沟”附近,大诗人李白的故乡“碎叶”。

玄奘所到的“千泉”之西是突厥建牙之处,这里有一座标志性的山,汉文典籍称为“郁督军山”“於都斤山”“乌德鞬山”等,应为今哈密“霍敦乔喀”山。“乌德鞬”山是“霍敦乔喀”山的对音,是唐代至今不变的山名。玄奘所到的“千泉”在今哈密射月沟和霍敦乔喀山之间。

据哈密市水资源部门资料,上世纪五十年代,哈密河东西河坝涌水量每年可达2000万立方米左右。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石城子水库的建设,下游土地大规模开发,以及其他因素,东西河坝水流量迅速锐减。到了1984年,泉水涌水量降到了1700立方米。上个世纪末,沿河道分布的众多泉眼干涸消失,哈密河完全断流。

从哈密水文记录来看,哈密曾经泉眼众多,“千泉”消失不过是最近50年的事。

玄奘经过的“千泉”应该靠近《丝路山水地图》“他失把力城”,也就是《圣经》“他施城”,唐代高仙芝攻打的“石国”。应该在今哈密石城子村附近,“石城子村”是一处自《圣经》记载时代以来至少3000年实际意义不变的地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