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经》与西域(八十)

(2022-04-19 16:51:54)
标签:

历史

收藏

文化

杂谈

“龙”在中国文化里还有一个常用名,羌语名,甚至羌语名在世界范围内更有影响力。

《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祖武”是氐羌语“绳子”的发音,至今日语“縄文”时代的“縄”,平假名仍为じょう,罗马音jyou,和《诗经》“祖武”发音基本一致。

“绳子”的氐羌语还可以发音成“绸缪”“纠纆”等。《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这里用的是氐羌语发音“绸缪”表示“绳子”,指用绳子捆薪柴。

《诗经·豳风·鸱鸮》也是用氐羌语发音“绸缪”表示“绳子”,“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在天下雨之前,用绳子把门窗系牢。

《文选·贾谊<鵩鸟赋>》:“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纠纆”是“绳子”的氐羌语发音。

从“绸缪”“纠纆”分析,氐羌语“绳子”发音可标注为平假名じょう,罗马音jyoum,日语发音丢掉了“-m”韵脚。

所以《诗经·大雅·下武》:“绳其祖武。”字面意义可以解释成“绳儿就是绳儿”或者“绳就是祖武(绸缪/纠纆)”。但是大周朝祭祖的诗怎么会这么简单呢?

因为“绳子”是两条索纠缠之状,和伏羲女娲蛇尾纠缠的形象一致,所以“龙”的氐羌语发音也是“祖武(绸缪/纠纆)”,读得慢一些就是“祖武”,读得快一些就是“周”,从这个意义上说,“绳其祖武”可以引申为“作为龙的传人,作为大周朝的子孙”。

所以武则天还是喜欢定国号为“周”,单独造“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这些都是氐羌语“龙”发音的谐音,武则天以龙自比。

羌语“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语“龙”发音为“珠”,“”“珠”都是《诗经•下武》“绳其祖武”的“祖武”的对音,表示“龙”。

现代藏语中“龙”发音为“舟”,白龙江的藏语名“舟曲”,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是藏语“龙江”之意,“舟”是周朝的“周”,武则天建立的“周”的对音。藏语“龙”发音“舟”可以解释为什么甲骨卜辞中那么多与祭祀有关的字有“舟”字符,商纣王之所以称商纣本意还可继续探讨。

“前”的异体字“歬”,“舟”是氐羌语表示“龙”的发音,故“歬”表示“置于您龙趾之前”,是一个非常尊崇的字,所以常用来指代祖先、天子。

《新唐书·回鹘传下》“注吾”复姓,唐代有注吾复姓。“注吾”是《诗经•下武》“祖武”对音,表示“龙的传人”。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显示产生基督教的“大秦国”在今哈密沁城乡附近。《丝路山水地图》显示人祖阿丹活动范围在“阿丹城”,“西阿丹城”一带,大致在今甘肃北部、哈密东部。《穆天子传》显示西膜人,国际上称为闪米特人,《圣经》中“闪”的后代,汉代塞人,元代色目人活动在今青海、甘肃、内蒙古一带。

根据中国史地资料分析,英文Jew解释成“犹太人”恐怕是有问题的,应该是《诗经•下武》“祖武”的对音,氐羌语“龙”发音的对音,表示“龙的传人”。

犹太人在汉文典籍中写作“嚈噠人”,主要活动在《丝路山水地图》中“黑楼城”一带,“黑楼”流传到西方形成英文“holy”(神圣的)一词,“黑楼城”是嚈噠人的圣城。《丝路山水地图》脱辛对应今托克逊,“苦先新城/苦先旧城”在今奎先达坂附近,从脱辛开始,《丝路山水地图》绘制的是南疆地图,逐一推排,“黑楼城”大致在今阿克苏附近。

氐羌语“龙”的发音形成西域大名鼎鼎的姓氏“鸠摩”,比如高僧鸠摩罗什,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鸠摩智。

被誉为“第二代释迦”的龙树菩萨,之所以称为“龙树菩萨”,是因为名字里有氐羌语“龙”发音的对音。龙树传曰:“龙树菩萨者,出南天竺梵志种也。(中略)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阿周”是《诗经•下武》“祖武”的对音,是周朝“周”的对音,是武则天建立大周“周”的对音,是“舟曲”中“舟”的对音,在氐羌语中为“龙”之意,所以翻译为“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从龙宫求得佛经,我们不能理解成龙树菩萨周游海底两万里求得佛经吧?“龙宫”是一个具体、真实的地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匈奴“龙庭”应为龙树菩萨求法的龙宫。

越过“狼居胥山”,离“龙城”就不远了。“狼居胥山”应为唐代“狼泉驿”/“狼嶠山”,元代站赤“揽出去”。在今新疆哈密双井子乡狼泉,“狼泉”是“狼居胥”对音,是从汉代至今不变的地名。

龟兹王族唐代以前都是氐族,与氐羌语“龙”发音比对,“龟兹”为《诗经•下武》“祖武”,氐羌姓氏“鸠摩”对音,“龟兹”是西域“龙城”。“龟兹”还写作“仇池”,苏轼一本笔记名为《仇池笔记》,作过《过杞赠马梦得》诗“万古仇池穴,归心负雪堂。”把“仇池”视为归宿。“万古”一词何其深?何其重?苏轼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非常了解“龟兹/仇池”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苏轼说“仇池,武都氐故地。”与《丝路山水地图》地理比对,“武都氐”大致对应“西阿丹城”附近,也是人祖阿丹的活动地域。

已经有学者研究认为英语“龙”dragon,来源于藏语,颇有见地。英文dragon源于特洛伊(龟兹、龙城)的英文Troj,西方所认为的犹太人英文Jew,随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流传到西方,可能更准确一些。

《丝路山水地图》显示“阿丹城”应为古希腊都城“雅典”,《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那先比丘经》显示“大秦国/亚历山大城”应在今哈密沁城乡一带。所以龟兹应为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发生地,龟兹是英文Troj对音。

龟兹的都城“伊逻卢”是“阿热勒”对音,汉文意义为“交河”或者“双河”,《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伯罗奔尼撒”,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都是“两河流域”的意思,为什么只能是西方所说的“两河流域”,而不是我们中国的“交河”“双河”“阿热勒”?

西方学说象枷锁,象桎梏,象囚笼,让我们有耳不能闻,有目不能见,有知不能觉。中国已经发现如许多古希腊、基督教遗址文物,都不能好好利用。良可哀哉!良可痛哉!哀痛甚于秦火!

古希腊、基督教文明都不产生在西方,所以他们对“两河流域”望文生义,胡乱解释,解释出来的地域特别大。根据中国“交河/阿热勒”的意义,是两条河交汇之处,是点的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