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化问题严重

标签:
中医思维中医西化阴阳五行 |
作者:郭强中
国内的中医在读本科或者研究生的阶段就学习了大量的西医学知识和技巧,当他们走上临床岗位以后,同样需要运用大量的西医知识进行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当西医学的东西用多了,自然而然的中医学的技能就弱化了。
如今的中医临床本科生、研究生,很难用纯粹的中医学思维来思考问题,而且很多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思考才算是纯粹的中医思维。每遇到临床问题,多半都是从记忆深处去搜寻与此问题相对应的中医教科书上的答案,这样的思考方式哪里谈得上什么思维,纯粹就是背书过度后遗症。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借鉴中医学认识自然界各种自然现象的方法来看待人体变化,同时要深刻的认识和体会阴阳与五行在人体中的变化规律,否则要谈脏腑辨证或者六经辨证都会是无本之木。
现在有很多中医在面对临床问题时,都习惯性的依赖各种检查、验单,不是说这些检查不好,而是如果过分的依赖就会影响对中医思维的应用,影响运用纯中医思维来进行临床判断。最后的结果就是中不中、西不西,两边都没学好,都不能运用自如。比如看个发烧,首先就要问血常规正不正常,然后是胸片正不正常,还有就是C-反应蛋白、血沉等等,中医的四诊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三部九候估计都还给老师了,更不要说用阴阳五行理论来进行临床判断。
要想判断好病因、病机,以及正确作出诊断和治法,都必须将阴阳五行理论与十二脏腑经络理论相结合,要知晓河图洛书中的数字在人体中的对应关系,要知晓阴阳二气在人体脏腑和经络中的走行规律,要知道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异常所带来的各种可能变化,要知道阴阳二气的增、减、顺、逆改变所引发的各种临床表现,要知道阴阳二气在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中的走向和走行规律,等等等等,不能结合阴阳、五行及十二脏腑经络的知识结构都是无法胜任临床对辨证论治的具体要求的,都会陷入“按图索骥”的迷局,陷入机械记忆的困境。
说真的,要想掌握纯中医思维,就不要过分依赖各种验单,要敢于对这些验单说不,等到你真正掌握熟练了,能将中医思维应用自如了,这些验单就不会再成为左右你判断的影响因子,否则,你中医思维都还没完全建立,一天到晚依赖验单,那你中医就肯定学不好。
更多精彩,请参考以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