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三建议

标签:
中医伤寒论教育健康文化 |
作者:郭强中
一,高处不寒。读《伤寒论》应该有一定的高度,很多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因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必须要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魄,直追“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老是纠缠在字里行间,只能沦为一名书匠。《道德经》说“外其身而身存”,你跳不出《伤寒论》的小圈圈,便是画地为牢,自作孽而不可活也!把《伤寒论》当作一本小说,体味章回;把《伤寒论》当作一部历史,推敲线索;把《伤寒论》当作一个游戏,探索玄奥!“于无声处听惊雷”,思维具备了一定的高度才有可能看清楚是是非非的来龙去脉。站的高,就能够把握整体。
二,移步换景。需要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心思,自然会有“远近高低各不同”之妙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伤寒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这根本无关紧要,领略名胜当然是路径不同风景各异,恰恰是多角度多层面的来分析和观察《伤寒论》,才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弄的个盲人摸象的下场。关键是先有了思维的高度,往下再怎么折腾都能够把握宗义。举个例子,无论和珅和纪晓岚怎么明争暗斗,各说各的理,虽然他们确实都有理,那是因为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的缘故,乾隆呢,随他们去玩,装不知道,装傻瓜,你以为他真不知道吗,错了,他比谁都清楚,就是有意让这二人斗,看的就是这个热闹,二人无论怎么装腔作势,都逃不出乾隆的手掌心。有高度,就能统御全局,而局部,只是全局的一部分。
三,合纵联横。无论《素书》还是《战国策》,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纵横之术,合纵与连横也。这用到解读《伤寒论》亦无不可,横则六经,纵则一病。横者,六经各有藩郡,经经都有各自特点和优势;纵者,上可追溯其源流,下可推演其运用,中可精研其运筹。一病者,外感伤寒也;一病者,各经之病也;一病者,各经各病也。《伤寒论》它就是张先生用感情编制的一张网,每个病都被困在网中央,就看你熟不熟悉这张网。同时纵横之术还可以与前面的移步换景术相结合,将所有的《伤寒论》的分析方法、拷问方式按照不同的特征归类整合,为了达到了解经旨的目的,时而可以相合,时而可以相攻,有开有合,纵横阖禆,达到理解原文,恢复经文原貌的目的,再用思维高度来统御这两术,则《伤寒论》可破矣!
更多精彩,请参考以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