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要多向儒释道学习

标签:
中医儒家道家佛家融会贯通 |

作者:郭强中
中国学问与西方学问很不一样,中国的学问广博的很,而且互相糅杂,你很难在说一门学问的时候将其他的很多学问完全剥离开。中医学就是这个样子,中医学和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均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也是一种互相糅杂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儒、佛、道、医均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中国学问特有的一种博大气势和深厚底蕴。中国学问的这种特点也给了后人一个启示,那就是你从一门入手,无论是学儒、学佛、学道还是学医,学到精髓处,学到源头处,学到根儿上,最后发现你学到的东西可以四通八达,可以与各门各派的中国学问相通,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境界,常会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什么叫做“融会贯通”?在末流、支流、旁流上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在主干、主流上才能与其他的干流相交汇、相融合。越是往上追溯,发生融合的可能性就越高。中医学越是往根儿上学,就越能看清其与儒、释、道的交汇痕迹,若是长期着力于此,必能够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中医学的主干、主流是什么?就是《内经》、《伤寒论》及《神农本草经》构建的中医理论基石。顺着这条路一直走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中医的起源处,虽然刚开始困难大一点,但只要能够坚持,咬牙挺住,很快就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如果一开始就选择末流、支流、旁流,从数不清的派别中任选一门入手,看上去好像蛮风光,还拜了师傅,但是你有可能花了二三十年还找不到中医的厅堂在哪里,虽然可能学到了一招半式,但是中医学的精髓你未必能摸到边。所以,不管你有没有师傅,也一定要遵从这一路线,这是中医最快的成才路线。我不主张一开始就以近现代或明清医家的经验集、医论为学习蓝本,而是主张先从四大经典入手,走先难后易的道路远比先易后难的道路要更加省力,能够更快通透中医之理。
学习中医要注意重视对儒家、释家和道家经典著作的学习,因为从这些著作当中可以获得很多中医学的启示,若能互相参照地学习,不论是学医,还是修道、修佛或入世政商,都能很快获得提升,步入佳境。若只是专注一门,比如你学中医的就只是专注于中医学的相关书籍,难免会比较局限,视野不宽,思路不广,多从儒释道的典籍,乃至先秦诸子的集子里吸取营养,则中医学的精进不久即会一日千里。
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儒、释、道、医其实是一源四歧,虽各有千秋,然皆归于一也。
更多中医学问题,请参考以下书籍:
请点击http://product.dangdang.com/2372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