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道学经典要好好阅读,仔细体会!

(2015-07-13 23:33:11)
标签:

道家

中医

老子

庄子

道德经

作者:郭强中

中医与道家,那真的是拍肩膀的兄弟一般,关系非同寻常。道家是中国本土宗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宗教,其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学习中医,同样需要从道家经典与文化中汲取营养,这有利于我们对“阴阳”这一核心理论深化认识。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最为著名的道家典籍,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国学典籍之一,其文言简意丰,不论怎么读、怎么嚼,其意味都十分丰富,永远也取之不竭,想来李耳该是怎样一位伟大、智慧的人物才能写出如此了不起的著作啊!

阴阳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是所有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所有中医理论的根本,是一切理论变化的源头。丢失了这块法宝,中医你是学不明白的。说起来就两个字啊,阴和阳,可是其变化真的是不可胜数。当我们把阴阳与五行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各种变化就让人有点应接不暇,当我们再把阴阳与十二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变化的数量、层次、方向、性质等等都会出现明显的增加,若再将十二经与十二脏腑分离开来,变化的纷繁复杂确实让人眼花缭乱。

阴阳理论必须与“气”理论相结合,才能把它变“活”,否则只能停留在框架层面,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不能在临床上充分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气”分阴阳,则可生阴气和阳气,此即“一生二”。阴气又可以分为三阴,即太阴、少阴、厥阴,而阳气又可以分为太阳、少阳、阳明,一阴生三阴,一阳生三阳,将此一阴与一阳相合,就成为了“二生三”,这个“三”是包含了三阴和三阳的“三”。那么再追溯回去,“气”又是从哪里来的?“气”就是万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无法用具体的言语来描述,只好归结为一点,即一个字:道!这才有了“道生一”的提法。“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意思?气的运动变化可以说吗?可以的,可以进行描述的,但是因为涵盖面太广,变化太过复杂,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清楚,任何一种描述都是不完整的,都是不全面的,片面的描述只能用来描述某一特征,即所谓的“常道”,但不能代替整个宇宙间“气”的运动变化,所以是“非常道”。

很多人在理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段就已经卡住了,都不知道怎么变出来的三,后面就有点看不明白了。仅从这一段的理解大家就可以看出其与中医学渊源之深,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的清楚的。《道德经》里面翻来覆去的演绎各种阴阳变化,对理解中医经典著作,特别是《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非常有帮助,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

至于《南华经》和《文始经》,能看的明白的人怕是不多,特别是《庄子》,估计很多人看原文都非常吃力,能把大鹏展翅那节看明白就算是不错的了。但是这两部典籍也是非常重要的,与《老子》合称道教三经。要想透彻理解阴阳理论,就需要多看这几部书籍,我们中医所惯称的思辨,就藏在阴阳里面。所谓“辨”,就是要分清阴阳黑白,如果再加上五行十二经,那就是要辨阴阳的更具体的归属,但最根本的是要辨阴与阳。哲学上的辩证法其实也就是来源于这个,阴阳理论非常有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光是在人体上可以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等各方各面都可以进行应用,我等日用不穷而不自知罢了。

总之,道学与我们中医学是很亲密的战友、伙伴、铁磁、闺蜜,我们需要花大时间、大精力去好好的研究、体会,这对于提高中医理论认识帮助甚大。

 中医:道学经典要好好阅读,仔细体会!


中医:道学经典要好好阅读,仔细体会!
武当山


以上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更多中医学问题,请参考以下书籍:

《白话讲伤寒》 (点击此处可链接)

中医:道学经典要好好阅读,仔细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