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对学习中医的影响

标签:
中医语文历史数学中学 |
作者:郭强中
语文: 是一切文字学习的基础。语,是语言,就是说话;文,是文字,就是写文章。语文,两个字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说话和写文章,所以学习语文其实就是学习如何讲话和如何写文章。中医的经典著作都是用文言文写的,你不好好学语文,不好好学文言文,那你到了学习中医的时候就会很费劲,读古文会很吃力,而要从这些古书当中搜寻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就更加费力。文言文是中医学的构建基础,但凡要在中医这条路上不断前行的人,都必须打下扎实的文言基本功,否则就只能是凑凑热闹,入不得门来。不是翻翻《黄帝内经》,看看养生视频你就真懂了中医了,你还差的很远很远嘞!很多人都对中医感兴趣,觉得很神秘,很稀奇,找那么几本书来看,看完自己就觉得自己已经很懂了,可是在行家看来,这些只能算是围观群众,因为从理论到实践,这中间的路还很漫长。
数学: 数学学的不好的人逻辑思维一般都比较差,而且不够严谨。中医学是一门很灵活的学科,阴阳+五行+十二经+五脏六腑,这一连串的概念背后是非常复杂的数学关系,需要粗大的逻辑推理神经,如果你数学学的不够扎实,逻辑思维的训练不够充分,在做推理时思维就会不够严密,从做学问的角度来讲,那就会不够严谨。所以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训练严谨思维和作风的好学科。不严谨、逻辑不严密,中医就学不好,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推理来探寻中医古籍中的秘密,去发现古籍背后的核心思想,去推导古籍作者的临床思路,你逻辑思维有缺陷,那么你的中医是很难学出来的。
历史: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不爱学历史,觉得这门课实在是枯燥乏味的很。这也不能怪大家,因为中国的教育就是很悲催的,一天到晚只知道叫学生背书、背书、背书!天天背书,学生当然会很痛苦,厌恶、憎恨这门课也就变的情有可原。不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历史学其实是一门相当有学问的课程,而且非常值得学习。历史的精彩就在于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历史事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可以给出不同的观点,因为他们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看问题。这与我们现在对同一新闻事件发表评论是非常相似的,因为大家立场各有不同,有褒扬的,就会有贬斥的;有歌颂的,就会有诅咒的;有欣赏的,就会有唾骂的,等等等等。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分析问题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这对于学习中医至关重要,因为中医学流派众多,典籍浩瀚,如何去粗取精,如何择而从之都需要借用研究历史的方法来加以判断、定夺。历史学的不好,就只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只有培养出洞见历史的眼光,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学术观点前站得住脚跟,不轻易盲从,并且拥有自己的主见,而你自己的观点也必是独树一帜的。
哲学: 哲学是一门让人学了之后会变聪明的学问。经常进行哲学的思辨训练,会让自己的思维能力上升好几个等级。但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不要盲目的陷入学术争论,并且一直纠缠不清。看上去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其实就走入了一条偏激的道路,钻牛角尖,认死理,非要争出了胜负不可。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哲学是一个工具,掌握方法即可,关键是拿来应用到中医学的学习当中,究死理就走偏了。中者,中庸也,不偏不倚是也。过,则犹不及。学中医,要讲思辨,但是不能走入空想,要讲方法与实践相结合,以疗效来验证思路。我们不是空想家,而是实干家,但凡医生,必是以疗效说话,凭空理论争辩,都没得屁用。
以上图片均来自百度
更多中医学问题,请参考以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