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琪---林丽绘本阅读课“TheGivingTree”赏析

(2018-06-03 22:21:47)
分类: 论文、心得

 走进林丽老师的名师课堂,除了一头标志性的脏辫爆炸头令人印象深刻之外,她自然不做作而又行云流水的课堂向来征服不少小学英语教学同仁。这一次,工作室主持人蔡晓霞老师组织大家学习林丽老师执教的一节绘本阅读课The Giving Tree”,自然是令工作室的小伙伴们都拍手叫好,心想又可以从中讨到不少真经!接下来我便来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一. 随便聊聊,不按套路出牌。

许多老师会选择用free talk来预热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状态,而这时候free talk往往会有一个套路,授课教师会尽量将本节课的主题融入free talk之中,引导学生往既定的方向来回答问题,方便教师引出本节课主题。但是林丽老师一改套路,她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独特的形象(梳着爆炸头),让学生畅所欲言,向她提问,学生自然好奇的便是她的爆炸头怎么洗,怎么梳等问题。林丽老师也是面带微笑回答了所有关于爆炸头的问题,并赢得了学生的笑声,聪明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引到了老师身上。有了学生的注意力,老师接下来如何导入课题,都是小菜一碟。不得不说,不按套路出牌的free talk也挑人,首先得像林丽老师这样有强大的个人魅力才行。

二.  制造悬念,激活学生思维。

在这节绘本阅读课中,林丽老师多次制造悬念,引导学生进行猜

测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十分活跃。

1. 在引入绘本主题前,林丽老师出示四幅图(圣诞,木头,家庭树,森林),让学生猜一猜这四幅图有什么关联What's in common?,学生通过联想与归类的思维活动,猜测这四幅图都是关于树木的,教师以此巧妙引出主题Tree

2. 接下来,教师通过一副树木伸出枝干的图,来让学生猜一猜What's the tree doing?。学生便提出了各种猜测,教师揭示答案的时候便成功引出了绘本主人公The little boy,与此同时告诉告诉学生这就是绘本的封面并介绍了绘本的标题The Giving Tree以及绘本作者。有别于以往教师通常先出示绘本封面再来引导学生观察封面提出问题的做法,林丽老师先出示绘本封面的局部信息并让学生进行猜测,之后再来展示绘本封面的全部内容,我认为这一种做法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活学生读前的思维。

3. 紧接着,林丽老师再次出示一幅图,让学生猜测图中的老人是谁,悬念再次升起。学生提出各种猜测,然后教师揭示答案,The old man is the little boy。不仅如此,教师再次对比绘本封面和这副老人的图,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树木的不同和人物的不同,再一次制造悬念,让学生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What happened?。我想,至此通过一连串猜测的活动,学生阅读的胃口完全被打开,大家都应该迫不及待想要阅读这篇绘本了。绘本的读前导入无比成功。

三. 体会内涵,提升思维品质

1. 读中活动中,林丽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找出绘本的

关键词gavehappywanted,其实是引导学生走进这本绘本的内涵。围绕这些关键词,教师提出若干问题What did the tree give to the boy when he was little/grew older?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体会爱心树的伟大。

2. 在绘本结尾部分,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朗读

的语气与情感来让学生体会爱心树的无奈与伟大。绘本的结尾是个开放性结尾,老人坐在树桩上之后并没有说任何的话语,于是老师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他们是老人的话他们会想什么What was the old man thinking about?, 通过设身处地的思考与联想,学生能够加入自己阅读心得和个人想法进行猜测,既运用了语言又提升了思维深度。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critical thinking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总体来说,林丽老师这节绘本阅读课是一节紧扣英语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在这节绘本阅读课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挖掘文本的生词难词,没有局限于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阅读,而是通过一连串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读前猜,读中品,读后言,让学生真正能够思维活跃地进行阅读与发表意见,学习能力与语言能力锻炼到了,思维品质与文化品格也培养到了。今后,让我们努力锻造像这样的让学生学会英语也学会做人的英语课堂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