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要讲究方法与策略
(2023-01-10 12:51:30)学生管理要讲究方法与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价格日趋低廉,而功能却日趋增强,且其普及率在进一步的扩大,据统计,农村初中生的手机拥有率也已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在家上网课,更加让学生找到了玩手机和电脑的正当理由。诚然,由于大多数农村初中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却留在家里上学,学生用手机跟亲友做必要的联系、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必要的学习、交流,本应是件好事,而对于大多数初中生而言,使用手机频繁跨校联系伙伴(煲电话粥、发短信),看电子书,上网聊天、玩游戏,甚至成瘾,耽误时间,浪费金钱,伤害身体,而且由手机便利带来的打架、谈恋爱、盗窃、与父母做对、考试作弊等恶劣事件不断发生,可见,中学生使用手机真是弊大于利。随着学生手机的普及,如何管理学生手机,便成了班主任工作的一大难题,学生管理要讲究方法与策略。放任不管肯定不行,强行禁止也不行,那么,如何适应手机管理新常态,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
一、思想引导
要想让学生不用或少用手机,单靠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主任的严厉压制,不能从根本上管理好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使用手机、网络的利弊,才能使他们慢慢学会控制使用手机、理性上网,从而不玩手机游戏,不沉迷网络。
第一,做好学生的思想说服工作。我们知道,一味的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做法收效甚微,比如:见到手机就没收,或见一个砸一个,但不出几天新的手机又出现了,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有的班主任精心收集了手机使用对学习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视频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在班上放给学生看,然后找有手机的同学谈感想,尽管部分学生看后也说以后不用手机了,但几天之后还是照样使用;有的班主任给学生讲述了发生在自己一个亲戚孩子身上的真实故事:表侄女在县城读八年级,成绩一直在年级都是名列前茅,去年过年在外打工的爸爸给她买了一部手机作为奖励,没想到自从有了这部手机后,她整天到晚都是玩手机,先是不按时作息,再是迟到旷课,最后是逃课,成绩一落千丈,在班上都是倒数,更令她父母伤心的是孩子得了轻微抑郁症,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归根结底一句话:都是手机惹的祸。作为班主任,必须把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性的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使用手机的危害性,从而自觉放弃使用手机。
第二,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说服工作。我们深知:学生使用手机和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的手机是家长提供的,要想让学生不用或少用手机,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大力配合,做好家长的思想说服工作尤为重要。有个班主任写了一封《致学生家长的信》:
尊敬的××家长:你好!我是你孩子的班主任,据调查,你的孩子拥有手机,我知道,这是你为了联系孩子,准确掌握他(她)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才给他(她)配的手机,首先感谢你对孩子的关心,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为了确保你的孩子在校能专心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最主要的是使用手机对你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其次,为了方便你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拨打学校门卫室的电话,也可以随时拨打我的手机,或通过微信(如无特殊情况请不要在正常上课时间发信息或视频)等形式来获取孩子在校的相关情况,我会把你想知道的都详细告诉你。最后,为了你的孩子将来能顺利考上高中升入理想的大学,步入幸福的殿堂,希望你能配合学校把孩子的手机收回去。相信有你的配合和我的监督,我们一定能合理处理好孩子使用手机问题。
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需要正面引导和一定的制度约束,尤其是他们的自制力和自觉性还不够高,思想引领需要一定的制度约束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为此,我校专门针对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出台了相关方案,如我校《班级管理月考核办法》中明确要求:不准手机进校园,每发现一次扣该班2分。各班针对班上多数同学拥有手机的现象,班委会发动学生讨论、研究,制定了《××班手机管理制度》,如某个班级立下了以下条款:
1、走读生和校外住宿生一律不准带手机进校园,如有携带,一经发现立即没收直至中考结束后方可拿回。
2、校内住宿生的手机管理分两种情况:一是上课期间必须放在寝室,且必须关机,中午放学后半小时内可处于开机状态,晚上第三节自习结束后半小时内可处于开机状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一天之内不得超过一小时;一是从周日课后服务开始直至下周日上午放学后,此段时间内所有人的手机全部上交,存放在班主任处,周日下午半天时间可以使用手机(周日下午我校不上课),第一节晚自习时再重新收上来,有专人负责收发。
3、所有人的手机号码必须登记在册,班主任在手机处于管理期内可随时拨打学生手机,如有开机情况视为违纪,一次警告,两次记过,三次没收直至中考结束方可拿回。
4、凡是在正常上课时间发现有人使用手机的,一律没收直至中考结束方可拿回。
班长将制度张贴在教室前面的宣传栏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效果非常明显。
三、
任何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后必须落实到位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如果仅仅只是张贴在墙上而不贯彻执行,这样的制度便形同虚设、无异于一纸空文。如何落实《手机管理制度》,我校有以下典型的作法:
首先让班长把全班所有有手机的人的号码全部登记在册,并当场拨打核实,防止学生虚报号码,逃避登记。
其次,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的拨打学生的手机,如果发现在正常管理时间手机处于开机状态就默认为违纪,立即没收,集中管理。
再次,有的班级派专人负责定期收发学生手机,每周日第一节晚自习上课前,由纪律委和副班长负责收齐手机存放到班主任的房间里,下周日上午最后一节课前再由副班长和纪律委到班主任处拿回手机分发给学生,其间如有不上交的,班主任立即没收直至中考结束后方可拿回。这样一段时间的集中管理后,班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手机了。
四、
一项政策的出台到贯彻落实需要一段时间,且开始时阻力都很大,一旦实行起来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好处,人们便会自觉遵循了,但政策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此时,便需要一定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来督促政策的落实者,让其达到应有的效果。班级管理制度也是如此,尤其是初中生的自制力不是太强,且玩性较大,因此,必须对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强化。
某个班级《手机管理制度》实施一段时间后,有同学反映,班上仍有部分同学在玩手机。经核查才发现,有的收发者被少数几个同学收买了,在收手机时少数几个人没有收到位;还有的同学趁机把手机号换了(班主任说:怪不得有几次拨打时显示是空号,当时我还以为管理有效,学生已经不用手机了,却原来是学生合伙骗我的)。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们首先必须对手机收发者强化责任意识,并要求全班同学有效双向监督,及时反映;其次,立即作为,公开没收少数几个换手机号码的学生的手机,并宣布取消他们班上一切评优资格;最后,设立明察暗访的专线,如培养监督员,查看监控录像,随时掌握违规使用手机学生的证据和信息。部分班级经过这样的强化之后,班上再也没有发现违规使用手机的现象了。
总之,现在的初中生使用手机的现象相当普遍,严令禁止是不可能的,不闻不问更不行,只要我们管理得法,措施到位,及时跟踪强化,是完全能够管理好初中生使用手机的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