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周卫东老师《认识分数》及讲座心得

(2020-09-28 10:43:42)
分类: 心得体会

听周卫东老师《认识分数》及讲座心得

《认识分数》这节课是一节经典课例,但听了周老师这节课又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节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这是小学生知识结构中数系扩展的一次“转折点”因为在这之前学生认识的只是自然数(整数)。在这节课上周老师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让学生感悟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这节课中有几个画面清晰的记在我的脑海中:首先是在猪八戒向农民伯伯要饼吃的情境中,猪八戒先是要2块,1块,然后又提出:我只要一小块儿。老师让学生用撕纸的方式来表示。面对这个要求,学生产生了多种撕法,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所以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感受到“定性描述”的局限,进而产生定量刻划的心理趋向。这就让学生意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我认为这个环节的设计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地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非常值得学习。

另外,老师充分发挥了数学表示的作用。老师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一小块”有多大,学生努力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有的是用语言描述,如“一半的一半”,“把一个饼分成四块,拿一块”等,有的就是用数来表示,如四分之一,当然有的孩子将分子分母写颠倒,有的将读法与写法相混淆。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是学生原生态的展示,在老师的细心遴选,巧妙点拨之下,学生的这些作品就是通往分数的真实含义的重要路径。

课堂教学之后,周老师做了《“高观点”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讲座。他为我们讲述了“高观点”这一名词的由来。它是出自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所著的《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书中指出:一个数学老师的职责是应使学生了解数学不是孤立的各门学问,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周老师还引用美国数学家赫斯的一句话:“数学教学的问题,并不在于寻找最好的教学方式,而在于明白数学是什么”即清楚数学的本质。

所以,简言之,周老师所提倡的“高观点”就是追求数学本质的观点,是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注重数学深度学习的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