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阳镇大觉村、溪上村(美中楼、燕翼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一)

标签:
旅游图片文化杂谈历史 |
离开古村,继续沿县道041往东北约5公里,就到了本牛计划中的另一站--大觉村。
路边的建筑更加趋向永定化。这里是地图上叫高坪的地方,应当是大觉村下面的一个自然村。当然了,虽然老牛对于老屋翻新重修中现代材料的大量使用很有点抵触情绪。anyway,只要大家还愿意修缮,至少希望就还存在。

这栋规模相当宏大的土楼名为“永兴楼”。经测距平面尺寸约为32*32的正方形,四面呈土楼里十分罕见的交错状--大门所在与后面为两层楼,两侧边则为三层楼房。由于翻修得太新了,本牛反而没有了进去一瞧的欲望。现在可能会有些许后悔,因为从卫星图像里可以看到,此楼中间天井里只有一间房屋,极有可能跟永定土楼布局一样,中间有一间小祠堂。

楼名为“拱辰楼”。经测距,这是一座边长19米的正方形二层土楼。
伯公老人家保号大家一生平安哈。
回到正题,大觉村的建筑的确够“土”啊。我假装自己去了一趟福建...

内部是一个长条天井,周边为二层带通廊楼房。大家有没有觉得这狭长的形状与土楼外观不太和谐?恭喜你答对了!这长条天井的两侧还各有一个同样的天井,该楼平面布局是一个打横的“目”字形。经测距,总面阔约34米,进深32米。
正题就是大觉村美中楼,这是老牛任务表上的指定动作。美中楼之所以能成为当初制定攻略时的选项,理由就是其标签--土楼。在老牛原来的认知里,大埔土楼并不多。当然就算现在来看,这个结论也并不完全错误。按照实地考察,大埔圆形土楼的确不多,主要集中在与饶平接境的南部,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了。西河镇与永定交界的山区还有几座。方楼嘛,主要集中在茶阳镇、西河镇北部与永定交界处,加起来也不过就是两位数的量级。
所以,睁大牛眼,大常村东边过桥就有一座粉刷一新的大型方土楼,let me see。
门楼采用五楼式,檐角飞翘,富有美感;上面书写“外史第”三字。
说句实话,老牛这次又被公路指示牌误导了一次。路边的“溪上村”指示牌,带来的就是这个地方。非常简单,全村主要就一栋楼。经测距,此楼尺寸约67*40,呈长方形,再加上前面宽阔的禾坪,总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两侧也各有一排横屋。
楼名为“燕翼楼”,户对刻“福”“禄”二字。这也是古建筑取名时最常用的堂名或者楼名,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说的是要为后代子孙先做好打算。这个打算,恐怕并不是简单的物质基础了,教育和培养子孙读圣贤书、行仁义事,这才是古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谋”。
家教家教,一个人的人格修养的养成,起最大最直接作用的还是家庭、甚至家族的教育。大家且看看,这祖训、家训里到底有哪一条不是劝人为善、向善,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传统文化里的某些形式,某些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内容的确应该摒弃或者改变,但根本要义与精华不能丢。

后天井。第三进为三层楼房。

现在我算是真搞明白了,我所去的这个的“假溪上村”,其实地图上叫“衍奕”,就是燕翼的谐音了,溪上村下面的一个自然村。为何挂个“溪上村”的牌子?当然是为了发展旅游啦。彼时衍奕村正在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吧。
真正的溪上村村部要再往北一里,还有几座土楼建筑,算是错过了。在衍奕村南边还有一个叫“水口”的地方,路边看到月池,猜测有祠堂存在,停车观看。

二进门额书“玉美筱筑”。
门厅屏风上有“三有处”字样。三有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难道主人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