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2021-01-26 01:43:01)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离开三河镇,紧接着沿梅江溯流而上,前往三河镇西北边的梓里村。目标很明确,小小的梓里村里竟然藏有两座“火船屋”!

按图索骥,到达梓里村开车里程大约为11公里。村口处不远,很快看到一座形状特别的房屋--健庐,这就是传说中的“火船屋”之一了。为区别起见,该屋也被称为“上火船屋”。

“上火船屋”,位于三河镇梓里村西片,是由梓里村早年旅居澳洲、印尼的华侨邓文健于1939年建设完成,故称“健庐屋主邓文健多年在印尼谋生,“健庐是由其出资,委派其长子昆瑶回乡主持建造的。据说,一开始邓文健也是想建造传统的客家两堂双横围龙屋,但由于地皮的局限,只能退而求其次,按照澳大利亚的建筑风格造了这座火船屋,而火船屋在印度尼西亚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西装屋该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面阔10米,进深36米,两层9.5。整座房屋仿照火船形状建造,正门为船头,呈圆弧形,二层的阳台就犹如船头甲板。本来健庐前面还有一个水池,一方面可能是作为客家建筑传统的风水池,另一方面也许也是象征火船乘风破浪吧...据说,该屋设计是船头朝内逆水,暗藏“逆水藏财之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邓文健以此告诫子孙要自强不息、永远向前,其中的良苦用心让人叹服。

当然,现在由于道路建设的缘故,水池被填掉了,感觉确实是缺了一点什么...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两层立面一样,中间开门,两侧开券窗。外部造型是西式风格,但券窗与墙顶灰塑图案还是以中式为主基调。最明显的莫过于二层大门门额书“健庐”,上面的灰塑是“八仙过海”,两侧饰以拐子纹,最上部的狮子则是西洋款式了。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一层回廊采用罗马柱支撑,居然还有卷草纹雀替。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从较高处观赏健庐,可以看到房屋中部船舱部分为两层,船尾部分又只剩下一层,可以说几乎完全按照船形来建造了。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这个角度,是不是很像一艘昂首前行的大船?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尾部的平房。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健庐北边的老宅,木式山墙。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外有围院,大门书“光昭第”。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门前卵石铺就的铜钱图案。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内面围院,主体还是两堂两横构造。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横屋内部,高两层,上设木质走廊。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墙上的夔龙图案石雕透窗。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接着往村子东部行进,与健庐隔溪相对的,还有“下火船屋”--杰庐。
村东边这条街道,明显是以前的墟市,两侧都是两层骑马楼。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转角的房屋上,伟人头像仍然光芒万丈。老牛在此问路,结果答案是--此屋正是俺苦苦寻找的目标--“杰庐”!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Are you kidding me?
所以,老牛得开始寻找关于“船”的线索了。房屋后部的木式山墙居然还有折角,也就是说,此屋尾部是一个三角形,即船尾了。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这位就是热心带路的大哥。大家可以看到杰庐尾部两侧有阳台,这或许就相当于尾甲板了。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来到杰庐东边的空旷地,就见到一艘巨轮破浪而来。

杰庐,是原国军中将、抗日名将范汉杰故居,建于1943年。范氏当时在当地算是大户人家。范汉杰常年在外,就和他的二哥、三哥一起寄钱回家,由他母亲及妻子童绩华参照梓里村“上火船屋的样式,前后花了3年时间方建造成了这座杰庐。与健庐不同的是,杰庐坐北朝南,朝向正好倒了过来。杰庐为钢筋混凝土木瓦混合结构,屋长31米,房宽11.9米,高两层共11.8米,建筑面积415平方米(房屋尺寸源自网络资料,个人感觉不是很准确)。该屋设计巧妙,外形仿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火船形状设计建造而成。楼房分为南大门和东大门。南门为船首,西洋风格两层牌坊式门楼,分别由四根砖柱支撑,每层皆开三个拱券门,柱子顶端为灰塑葫芦状。跟健庐略有不同的是,杰庐船头部分二层做的是阴阳台。东大门开在船屋后半部,亦由四柱三个拱门组成两层骑楼。这栋船屋其实分为前后两个独立且互不相通的部分,两个大门各管一半。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南面正门两侧的大幅红色标语,以及拱门顶部的红五角形,都在不停提示我们,杰庐在特殊年代应该曾经是作为公家场所的。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一层两侧的券门封上了土墙,十分碍眼。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东门正立面,两层拱券门廊。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这个门居然开着,住有人家。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墙壁上悬挂范汉杰将军照片与生平简介。

范汉杰(1894-1976年),名其迭,字汉杰,广东大埔三河镇梓里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名将,战后获授首批抗战胜利勋章和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等奖章。范汉杰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德国陆军大学。黄埔军校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师邓仲元部历任参谋、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第十师师长。北伐期间,参加过大败军阀吴佩孚汀泗桥战役和讨伐孙传芳的江西德安马回岭战役等。北伐后出国留学,曾到日本、德国考察,研究欧美和日本的政治、军事。回国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一八"事变后,任十九路军参谋长、第三路军总部军长兼副总指挥等职。抗日战争 时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副军长,国民革命军第27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抗战胜利后历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兼郑州指挥部主任、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官、冀热察边区总司令兼热河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装甲兵团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等职。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于锦州。1960年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馆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76年逝世,终年82岁。


范汉杰其人的一生,可以说是颇富传奇色彩的。范汉杰出身清贫之家,其父乃乡间文人,任小学校长多年。幼年就读于其父创办的梓里公学,后考进广州理工学堂、广东测绘学校。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军邓仲元部任参谋和连、营、团长等职。1923年,转任桂军刘震寰部参谋、科长、支队长、粤军第六路少将司令等职,官阶为少将。

1924年6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范汉杰虽从军多年,年近30岁,而且时任桂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及粤军第六路司令,但出于对孙中山的景仰和对革命的憧憬,毅然放弃司令一职,由邹鲁、刘震寰保荐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一期年龄最大、唯一获得过将军衔的学员,隶属黄埔学校第一期第四队。在校学习期间,他虚心从头学起,认真参训。当时,黄埔军校开办之初财政困难,教官不足,缺少地形学教官,范因出身测量学校,精通数学,因此被学校选派兼任地形学教官。他这种由军官复做学员、既做学生又做先生,热忱为国家民族作奉献的事迹,立刻在军校传为美谈,并深得党代表廖仲恺等军校领导人的赏识。1960年,时隔三十多年后,当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战犯特赦人员时,还能清楚记得当年比他这个老师年纪还要大的高个子学生范汉杰,还能认出来,说一声好久不见。

毕业后范汉杰返回粤军。1927年春,宁汉分裂,汉方第一军军长陈铭枢、第10师师长蒋光鼐投奔南京,范也随之离开武汉转赴南京,被派往浙江担任警备师师长,成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的人。同年秋蒋介石下野,旋辞军职赴日本留学,后转赴德国学习和考察军事。1931年夏,回国。1932年,任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副参谋长。

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9月,由时任陆军第一军军长的胡宗南保荐,任第一军副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和中条山战役。1938年秋,范汉杰任27军军长。1939-1940年,范率27军在敌占区屡次出击,大小战斗数以百计,歼敌甚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尤以长治、高平、太行山、陵川、壶关之役,斩获特多,战果辉煌,日军为之胆寒。在太行山区联合作战的18集团军朱德总司令带领数人到27军军部慰问,与范共议抗日大计,并赠“太行屏障锦旗一面。1941年,因在中条山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被日本报道称为“大胆将军不久,范汉杰调升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年,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后期解放战争期间的事迹老牛就不多说了,毕竟,彼时的范汉杰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范汉杰,有功有过,总体还是功大于过吧。真正为人所诟病的,恐怕就是在1933年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率19路军发动反蒋抗日的“闽变”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于范汉杰的暗中叛弃,投靠了蒋介石,导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曾经在“·二八抗战中威震中外的19路军落得了被蒋介石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并最终彻底消灭的悲剧。这也是1956年第一次特赦战犯时范汉杰被除名的主要原因。196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做通了蔡廷锴将军的思想工作,范汉杰这才得以恢复自由。

抛开这一切恩怨,单从军事教育的角度来说,范汉杰也是有较大贡献的。1927年8月,范汉杰被调任国军李济深部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任中将高参,得李济深鼎助,被派赴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考察政治和军事。1928年夏取得李资助转赴德国深造三年,在德国多所军事学校见习,先于德军下级军队实习,然后再回柏林各兵科专门学校步兵、工兵、炮兵、骑兵、辎重兵等五校见学,最后在军事高层学习欧洲战史及对战略、政略与军制的研究,并考察了欧洲各国军事、政治、经济和工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范回国共赴国难,不久患吐血症,在休养治疗期间,还翻译了《德国步兵动作》等德军战斗教练小丛书与图解,后来这些书由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印发给全国各军队作为练兵资料。1932年“·二八事变,日本海军陆战队向驻扎闸北的第十九路军发起进攻,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当时第十九路军各将领通电全国,号召全国爱国志士参加抗日战争。在全国群众同仇敌忾之下,范汉杰不顾自己有病在身,毅然前往,全心投入,面对日机狂炸,与驻军坚守废垣应战,激战一周,重创日军,战绩辉煌。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前,范汉杰任第一军副军长兼任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主任,负责召训将校军官,先后培训五百多人。“七七事变全面抗日,黄埔军校等各校大批招生,范升为军校教育处长,综管全校教育重责,后又兼任第十四期学生总队长。培训期间,他把在德国所学的那套战斗教练方式、方法具体施诸黄埔学员并深受欢迎。在校两年,范注重洋为中用,把书本知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尽心施教,不遗余力,造就军事干部数千名。经他培训的学生,不但增长了军事才能,而且个个精力旺盛,纪律严明。时值国难用人之际,那些受训人员直赴抗日正面战场,及时增添了抗日战争的新鲜血液,对国家抵御外敌作出了一大贡献。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房屋内部。居然是有隔墙的,二层为木质结构,有楼梯可上。后边的小门不知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改动?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看完了杰庐,继续往东闲逛。
一座两堂两横式老宅。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名字叫“世光第”。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重回骑楼街。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村子中部的民宅。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木式山墙。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好好的老房子,现在好像都只剩下一种用途-养鸡鸭...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这套老宅居然有三进。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梓里村除了火船屋,其他的房屋并没有多大特色,老牛就不再啰嗦,准备赶往下一站了。
就在即将出村的时候,路边好像看到了什么,促使老牛再次停车。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原来路边的小山坡上,有一座明显带西式风格的民国建筑--“高平堂福利会”。瞧瞧,那时大埔的民间就存在村民自助的慈善机构了,这也是教化的最直接体现吧...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中间为六柱五间券门式,上有琉璃栏杆。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大门则采用传统的石门框,门额书“高平堂福利会”;对联为藏头联:高瞻先祖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平衡吾辈帮助族人村人大家人。从这个句式和“高平堂”的堂号,马上让老牛想到了一个人--范文正公。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入内天井,中间有甬道,两侧植有绿树。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整个庭院感觉十分清幽干净,所以对于为何被荒废老牛百思不得其解。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正堂挂有历届高平堂福利会会长相片。容老牛献上深深的敬意...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墙壁上也有对联:梓里春深谋福利方兴未艾,高平忘重衍流风后乐先忧。这样就很清楚了,梓里村范氏乃出自范文正公范仲淹之后;堂号“高平堂”,源自范仲淹的故居之地苏州高平里,范仲淹一直以“高平”自称。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正中祀范文正公画像。我深刻怀疑,这个福利会其实兼具祠堂的功能。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庭阶犹在,草木深深,先贤们的声音仿佛仍然在耳边回荡...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村口有“思乡路”。在中国人的心中,故乡,祖先,根...永远是无法了却的欢喜忧愁...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正如这“锡铭第”的门联所写:锡兹福祉,铭尔彝尊。人始终还是不能忘本吧...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三河镇梓里村火船屋(范汉杰故居)--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