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2021-01-19 12:51:15)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看完了华萼楼,接下来就是往南边行进了。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一座后进面阔很宽的老宅,墙体乃夯土而成。按经验,一般是祠堂才会拥有如此大的尺寸。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屋后有卵石铺就的半圆形花胎,边上的房子却不像是围龙。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横屋与主屋间天井。可以看出主屋分三进,每进与横屋间都有廊棚连接。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果不其然,后进为寝堂,上悬“廉恕堂”木匾。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从里往外望去,三进厅堂皆十分开阔通透。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二进厅堂的七架抬梁结构。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驼峰与雀替有少量雕花。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最后,走出一进门厅,外面有宽阔的禾坪。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原来这是范氏宗祠,户对雕刻“福”、“寿”二字。想来这也就是范建三、范锜兄弟所属的范家祠堂了。根据卫星地图进行测距,该祠堂面宽38米,总进深41米,可以说相当之大。当然,这还不包括祠堂前的禾坪和后面的花胎所占的面积。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范氏宗祠前面路边,还发现一口古井,周边围有石栏杆。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井边有一座小庙,估计是供奉井神的。小庙横额贴着“廉泉井”三字,对联为“廉泉远引、丽水长来”。依此,该井很可能就叫“廉泉”,可惜旁边并没有任何指示牌,不知道此井又隐藏着什么故事?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根据某些资料,接下来的这栋房屋很可能就是“国叔”徐统雄的故居了。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往里,还藏有一座别致的小洋楼,外面有灰塑牌坊式大门,上有“伟宇”二字;二层拱券顶有“荣锦楼”字样。原来,这就是原安徽军区副政委钟嘉华将军的故居。
荣锦楼,始建于1930年,钢筋水泥结构西式建筑,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内设房间26间。门额上的“伟宇”和“荣锦楼”题字,皆出自国民党元老、国立中山大学首任校长,大埔茶阳人邹鲁之手笔。关于邹鲁,后面还会有所涉及。
钟嘉华(1915-2008年),广东大埔人。193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任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员,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2大队学员、第3大队队列干事、队列股股长、总务股股长、卫生队指导员、第3团团部指导员,抗大第5分校4队指导员,新四军司令部政治协理员,华中局政治教导队政治协理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保卫部秘书,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科长,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干部管理部军衔奖励抚恤保健处第二副处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军衔处处长、组织部副部长,12军第34师政委,1969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75任安徽省军区副政委,1981年任安徽省军区顾问,1982年离休,2008年去世。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荣锦楼三字下面的这套“双狮戏球”似曾相识,跟大麻镇恭下村宜慎山庄大门的如出一辙。狮子是洋狮子,球则变成了地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就连拱门上的彩绘图案也变成了外来物种。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内容是“狮象把门”。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东边有几座高层住宅。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大厅地面以水泥铺制,上面印有精美图形。那会儿就有彩色水泥了吗?还是表面上色而已?...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中式厅堂,西式做法。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中堂上有“淡宁二字,对联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据资料,钟家原藏有木质“淡宁牌匾一块,上款为“康熙壬午(1702年)之冬,下款为“谷阳朱灿文敬书。这块匾估计是被主人家收藏起来了。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装饰图案同样中外结合,居然没有一丝违和感...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房屋后部只有中间是厢房,两侧为天井。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前后部分中间过厅设有楼梯。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二层中厅。前面设走廊。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厅堂中间祀祖宗牌位。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上三层晒台的楼梯,上部还设有一个小佛龛。真会利用空间啊...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二层厢房的券门券窗。装饰采用彩塑图案,色彩明丽,多姿多彩。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在二楼后部,老牛十分惊喜地看到:紧接着荣锦楼,后面还有一座老宅,外表十分破落却难掩昔日华贵。这自然就成为老牛下一个目标了。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侧面欣赏荣锦楼全貌。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从边上的巷子前去之前看到的古宅。大门是一个三分门楼,与主屋垂直方向,十分气派。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石柱础与门枕石皆有精美雕花。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万字纹与“鹤衔灵芝”,寓意长寿吉祥。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万字纹与“鹿衔灵芝”,寓意富贵吉祥。看来什么动物衔灵芝都好使啊...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门额书“敦礼”二字,户对刻的是“福”、“寿”二字。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金瓜柱接斗拱承托檩条。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前面是一个院子,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两侧院子与横屋对应。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横屋内部。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二层院门户对雕刻“福”、“禄”二字。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厅堂正对有高大的照墙。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前厅破损严重。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二进同样残败。往日富贵荣华早已烟云散,只剩下倾倒的硕大木梁在风中悲鸣...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从小巷子转出来,前面就是金钩巷。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这部分房子采用钢筋水泥建造,应该是民国时期的。房子顶楼有些碉楼的既视感...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又一座小碉楼。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这里已经是三河古城东段,接近三河堤坝。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庆余别墅。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上堤。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这是大堤外面靠近河滩的房屋,大抵高三到四层,中间还留有一条街道,令人依稀可以想见昔日的繁华喧嚣。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这也算是三河镇的地标之一了吧--韩江源客家母亲雕像。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下到河滩,远处为朱德大桥。本来想过去河滩边的老街走走,没想到周围草木丛生,还加了围栅阻挡,估计是考虑河边老房子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易造成危险的原因吧。可惜了...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下堤,开始向西南方向行进。又见一个西式拱门。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红色的建筑是三河城隍庙。

三河城隍庙,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是时任大埔县令张孔修倡建三河城时所建,作为三河人民的保护神。

张孔修,余姚人,嘉靖二十八年举人,知大埔县,多惠政。据《广东通志卷四十载:张孔修字徳成馀姚人以乡荐试潮之大埔令多惠政寻改增城见百姓语煦煦若家人子人亦不敢干之居无何寇掠城下即戎服登陴指麾守御募勇士缒城击贼斩贼首揭之竿贼宵遁捐金以修学校祠宇而身衣垢茹蔬澹如也习俗负逋或格鬬辄仰药以死诬人乃峻坐诬者窳俗为之一变诸乡多虎患为文牒城隍虎自毙召为刑部主事百姓扶老携幼争送之。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城隍庙分两进,庙门后有台阶,左右有黑白无常等。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按资料说法,三河的城隍爷与别处的还有所不同:头戴宰相帽,身着一品服。这又是什么缘故?原来,相传古代有个叫曾元标的京城大官,因得罪朝廷被贬至河北三河县,却被误派到了广东三河坝来。每逢节庆,官宦乡绅皆要到神庙、寺院进香,但曾元标原是京城来的大官,地方的城隍官小,欲拜不能。地方乡绅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给庙里的城隍穿戴上宰相衣帽,如此曾元标前去礼拜就有了台阶。从此,三河坝的城隍位极人臣,官居一品,香火自然是旺的不得了。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又是一座三层楼房。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大门开在侧面,门额书“松庆楼”三个大字。这也是一个斜门设计。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穿过一片空旷地,就来到古城残留的另一座城门--南门,原名“宣和门”。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这块“南门”牌匾,重修得有点不太走心啊...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古城墙,在闽粤地区一般与古榕树总是结伴同行的。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南门进去后就是饶氏宗祠。“饶氏宗祠”这四个熟悉的字体,出自潮州籍国学大师饶宗颐之手。原来,饶宗颐的祖上乃梅县松口镇铜琶村二郎元贞公,与大埔饶氏先祖茶阳四郎公为兄弟关系,皆为福建汀州府推知饶济宇公之子,宋元之际迁粤,并播迁各地,算是同宗了。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饶氏宗祠也是两进两横格局,外表看来刚刚修缮一新。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大门上石匾看来是新做的,用了饶宗颐先生的题字。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饶氏宗祠名为“平阳堂”。看来这支饶姓出自姜姓,以封邑名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载,战国时期,齐国有大夫封于饶(今山东省青州市境内)。其子孙遂以封邑为姓氏,称为饶姓,望族出自平阳、临川。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紧接着又是一栋两堂两横的建筑。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进来才知道这里是“观音厅”,供奉观音娘娘的所在。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再往里,这座三开间青砖古宅名“吴钩衙”,其实就是清初总兵将军府。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三河古城墙为洪水冲塌,饶镇(今饶平县)左都督吴六奇(人称吴钩公)捐募重建并增扩门楼城堞。修城时,吴六奇还在南门城内中心地带建造行营府第,扎兵驻防二十载。(此段资料应有误。吴六奇1650年才降清,康熙四年即1665年去世,不可能有所谓的“驻防二十载”。经查百度资料,吴六奇出任饶平左都督是顺治十一年即1654年


吴六奇这个名字,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如果您看过金庸先生的《鹿鼎记》,想必对这个人物多少应该有些印象。当然,现实中的吴六奇可没有参加天地会。

吴六奇(公元1607-1665年),字鉴伯,号葛如,绰号吴钩,汉族客家人,潮州府丰政都汤田乡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大衙人。幼读诗书,广涉经史。嗜酒好赌,荡尽家产而充为邮卒。后浪迹粤闽江浙。在浙江海宁,遇名士、孝廉查伊璜赠资遗归,并荐入伍。纠集乡勇,称雄乡里,镇压义军后成了地方军阀,为明廷赏识。永历帝封他为总兵。1650年率部降清,并在潮汕等地区实行“禁海策、“片帆不得下海,大肆屠戮潮汕海民,死难者数万人不止,因此得到顺治皇帝的破格赏赐,授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殁后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赐谥顺恪。其墓于大埔县湖寮虎山下,御赐一品典式营造,御制碑文、祭文、遣官祭葬。馀暇读书,工书法。著有《忠孝堂文集》。

金庸小说《鹿鼎记》中为何会屡次提到大力将军吴六奇,还得从吴六奇的生平说起。吴六奇与浙江海宁望族查家颇有渊源。据饶平县志补订》(陈光烈手稿对于吴查关系的考证,书中有一段是这么描写的:“(吴六奇举业袱被,游吴越,历览形势,广结豪杰...至海宁获交查继佐,继佐为浙西名孝廉,豪宕慷慨,相见恨晚,留居经年,馆谷丰腆;将归潮,痛饮一月,临发,赆以厚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中的《大力将军》篇曾描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一次,查继佐在一庙内看见吴六奇单手可以升起庙内的大钟,并取出藏在钟内的剩饭,惊为奇人,认为他在这个乱世应该报效社会,使其异能得以发挥,并以厚资相助。尔后,中国改朝换代,而吴六奇亦在新的满清政府当官,衣锦荣归后向查继佐道谢。当然,大多数的读者都知道了--金庸可不姓金,其原名为查良镛,也就是海宁望族查氏后代。

所以,如何评价吴六奇就有点棘手了...吴六奇的军事生涯,主要就是帮助清廷平定粤东和抗御郑成功,包括招降粤东的群豪,剿平潮州总兵郝尚久的反清“叛变”以及收复揭阳、断绝郑(成功)军的粮饷补给等。而揭阳之战又使郑军将领黄梧畏罪降清,受封海澄公,并向清廷献剿郑五策并推荐降将施琅,为日后收复台湾埋下伏笔。连环套啊。所以,也许好坏参半吧...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将军府旁边的一口古井。从旁边的这条小路往西,就可以回到中山公园了。

三河古镇(三)(荣锦楼)--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