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国藩故居

(2020-01-29 00:02:03)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图片

旅游


参观曾国藩故居,实属老牛一时兴起之所为。实话说,对于曾国藩的认识,老牛可以说是相当肤浅的,主要就是通过一些介绍历史的帖子了解。初步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大约争议的焦点主要就在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说为什么不凭借自身的强大军事实力反清、复辟汉族政权了。当然,于我而言,这些都不是重点,我只需抱着一颗好奇之心而来就够了...

 

曾国藩故居,又称富厚堂,座落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旧属湘乡)。虽然说是故居,但实际上曾国藩在此居住的时间相当有限。有些令人诧异的是,虽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诏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候”,曾国藩居然是“素无终身官场打算”之人!清同治4年(1865年)秋,曾国藩就动员家眷先回籍“立家作业,为自己以后引退铺路。因夫人欧阳氏对旧居黄金堂门前“塘中有溺人之事,素不以为安,即令其子曾纪泽“回湘禀商两叔,移兑富托庄屋,由曾国潢、曾国荃、曾纪泽经手主持,依照候府规模,花十年功夫营造了富厚堂。建成后的富厚堂占地四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为土石砖木结构,回廊式风格,内外建筑群有八本堂、求厥斋、旧朴斋、艺芳馆、思云馆。八宝台、辑园、凫藻轩、棋亭、藏书楼等,其中又以藏书楼为整座建筑的精华所在,据说高峰期藏书曾经达30多万册之巨,是我国近代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曾国藩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富托村,小山脚树木茂盛之处就是富厚堂,路边这些随意搭建的商铺略显碍眼。

曾国藩故居
富厚堂坐西朝东,前面也就是东侧是一个大荷塘。随着旅游的开发,建有亭台水榭,景致到也不错。
曾国藩故居
富厚堂周围是高低错落的封火墙,重修的。
曾国藩故居
堂前草地上有古井一口。
曾国藩故居
古井分两级,上有亭子覆盖。
曾国藩故居
清澈见底的井水,村民们现在仍旧饮用。
曾国藩故居
宅西门。我是有点搞不明白了,其实这是富厚堂的南侧啊...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入门,堂前有整洁的石板路。
曾国藩故居
富厚堂的前面,有一个半月池,也就是风水池。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古宅临水而立,环境绝佳。
曾国藩故居
封火墙脊有灰塑祥云图案。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富厚堂大门前还有一个突出的半圆平台,插有若干大清龙凤旗帜。远端的红色旗帜是湘军帅旗。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院门为五开间平房,两侧设封火墙。檐前有石柱四根。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中间开石库门,上悬“毅勇侯第”四字巨匾,出自曾国藩长子曾纪泽之手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门厅后立面。
曾国藩故居
入内为一个四周通廊式围成的对称式宽敞院子,富厚堂主体建筑正面开有三个门,院子中间有石砌走道。整座建筑给人的感觉就是空荡荡的,十分简朴,丝毫没有想象中那种位极人臣的奢华。即便如此,当曾国藩得知修屋花钱七千串而为之骇叹,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日记中写道:“接腊月甘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因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后诸事奢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子弟,无不骄奢淫逸者,忧灼曷已!”人品可见一斑。
据说曾国藩建宅的宗旨是“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所以老牛深刻怀疑,这么大的空地是不是留下来种菜的?
曾国藩故居
富厚堂南侧,突出部位就是藏书楼。
曾国藩故居
富厚堂北侧,同样有藏书楼。
曾国藩故居
内面通廊的木柱石柱础。
曾国藩故居

门厅两侧为马厩,果然是带兵打仗出身的...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一路沿着通廊行走。照惯例,老牛先不选择参观主体建筑,而是从南侧上山游览。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南侧藏书楼前有一块小空地,就是后花园了。
曾国藩故居
沿着石径上后山。
曾国藩故居
山上古树参天,郁郁葱葱,以樟木为主。
曾国藩故居
后山围墙上设有屋檐,也是后来重修。
曾国藩故居
古香樟树,树龄近二百年,比富厚堂还先存在啊。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墙体中间还有一座四层四方楼阁,感觉有点像碉楼。原来这叫“鸟鹤楼”,初名“对岳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间曾纪泽在家主持兴建。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富厚堂围墙,全长400余米,其中后山围墙长约200米,高3.5米,宽0.65米,为黄沙土夯结构,下面石条青砖打基,上覆青瓦。经过百余年的风吹雨淋日晒,多处墙体倒塌,仅剩下50余米旧墙。现围墙为2006年按原貌重新修复。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绿杉亭。
曾国藩故居
接着开始往下走了。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墙内樟木苍郁,墙外竹林袅娜,倒也相映成趣。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转了一圈,从北侧下山。下有歇山顶楼阁一座。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转到房屋正面。原来这叫思云馆,是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为父守孝时亲手营造的。曾国藩在此守孝一年多,至咸丰八年六月复出带兵。
关于这次守孝,其实也是有名堂的,那就是曾国藩与咸丰帝在“扳手腕”。原来,彼时的曾国藩,为了荡平太平军的大志得以伸展,一心想取得地方官的财政权力以便于为湘军筹饷,打定主意要向咸丰争一个名位,便于1857年6月上奏,以尽孝道之名请求在家守孝期满。可惜咸丰十分愚钝,竟然天真的以为曾国藩一心为了尽孝,将曾国藩的兵部侍郎由实缺改为署理,以顺应其孝子之心,然后一再催促他尽快出山。7月,曾国藩以为火候已到,上奏亮出底牌,“以臣细察今日局势,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者,决不能以治军。纵能治军,决不能兼及筹饷。臣处客寄虚悬之位,又无圆通济变之才,恐终不免贻误大局。这话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咸丰你要我出山,就得给我巡抚实缺,否则拒不从命。我已经受气受够了,不再奉陪了。

这下咸丰才弄明白了曾国藩的本意,却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你曾国藩不是要做孝子吗?那好,就按照守制的规矩,连曾国藩的兵部侍郎也开去。老曾这次的郁闷自不必言表了。不过到了1858年,江西、浙江、福建的局势大变,太平军经天京内讧所造成的低迷之后,起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轻将领,再次攻城掠地,声威大振。咸丰不得已只得再次请曾国藩出山,但在职权上毫不让步,让曾以“前任兵部侍郎的空衔领兵征战。1860年,清军用于镇压太平军的唯一主力部队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歼灭,咸丰手中再无可用的国家军队,权衡轻重之下,灭太平军毕竟还是重过于防湘军,于是给曾国藩加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不久即改实授,并任命其为钦差大臣,节制大江南北水陆各军。曾国藩最终赢得了这次与咸丰“扳手腕”的胜利。

曾国藩故居
大门上悬挂“思云馆”三字红底金字巨匾,字为曾国藩手笔;两侧楹联为“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出自《曾文正公全集》,是曾国藩所撰写的一幅对联。感觉有点道家的意思,抱着一颗平常心做事情,结果就顺其自然了。

据说,在思云馆居住的这段时期,曾国藩深刻反思几年来抗击太平军遭遇的种种挫折和失败,最终领悟到,人生渺小必须顺应自然,做人不能太自信、太强悍,更不能一人尽享天下功劳美名;在这里,他接受了老庄关于人生须顺应自然的道理,懂得了以柔克刚的深远含义。而且,不但自己改变了,他还要求性格比他更倔强霸蛮的弟弟曾国荃及早改变,这更加成为他对家人和子孙后代的教诲。怪不得,从早期的程朱理学,到了晚年又入了黄老之道,这个思想上的巨大转变绝非偶然啊。

曾国藩故居
入馆,有曾国藩塑像。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甚至这样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种角度来说,高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人物。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的日记,基本上是一些总结自己为官做人的经验。
曾国藩故居
老曾的书法,真是没得黑,杠杠的。
曾国藩故居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这些出自曾国藩日记的对联,细读起来确实意味深长。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书房与卧室。简直不能再简单了...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从思云馆望下去,是富厚堂北侧的花园,有一口莲池。
曾国藩故居
北翼的藏书楼。
曾国藩故居

思云馆前的两棵高大桂花树,较高的一棵据传为曾国藩于1857年亲手所栽。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池中有重檐八角攒尖顶凉亭一个。
曾国藩故居
亭子名“凝芳榭”,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间曾纪泽在家主持修建。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临近北侧藏书楼,有修于清同治年间的曾家老井,现已荒废。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北侧藏书楼。
曾国藩父子在读书这块上真是没得说,金山银山,不如书山,父子三人各有一座藏书楼。富厚堂南端是曾国藩的公记书楼和曾纪泽的朴记书楼,北端是曾纪鸿的芳记书楼。曾纪鸿(1848-1881年),字栗諴,曾国藩次子,数学家。可惜英年早逝了。

进入芳记书楼。曾家的三座藏书楼皆为三层楼,可惜不让攀登了。

曾国藩故居
忠厚培心,也是曾国藩手书。
曾国藩故居
入内就是院坪。
曾国藩故居
北侧回廊。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突出部分就是芳记藏书楼。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通道门额挂“勤廉敬慎”匾。敬慎,语出《诗·大雅·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意思是恭敬谨慎。这应该是曾国藩自勉之词了。
曾国藩故居
芳记藏书楼西侧,是两列横屋与天井。此为曾家粮仓,同治十二年(1873年)曾纪泽主持修建。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再往南,又是一列横屋与天井。

曾国藩故居
里面展出的有对于曾国藩的评价。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梁启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杨昌济:宋韩(愈)、范(仲淹)并称,清曾(国藩)、左(宗棠)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

来自敌人石达开的评价可能更能说明问题: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最牛的是伟人的评价: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墙壁上还刷有特殊年代的标语。这里曾经被改造成粮库,也许也是其能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吧。

曾国藩故居
出来,就是三道门中北侧的小门。门上悬“仁人利溥”牌匾,曾国藩书。

仁人利溥,语出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指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富厚讲堂,估计是作为娄底市青少年家庭教育基地的一部分内容了。

曾国藩故居

再往南行,房屋门窗上的冰裂格和镂空雕花,提醒我已经到达富厚堂的中进,也就是主体部分。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里面展出曾国藩所开创的近代中国史“六个第一”。
第一台蒸汽机,同治元年(1862年),徐寿、华蘅芳奉曾国藩之命在安庆内军械所研制成功。
第一艘轮船--黄鹄号。同治四年(1863年),曾国藩将安庆内军械所迁往南京;一年以后,徐寿研制出中国第一艘高压蒸汽机的机动轮船。
第一批留美学生。丁日昌曾提出派留学生赴西方各国学习的主张,曾国藩十分赞同,并分别于同治九年(1870年)九月和同治十年正月两次上折奏请派遣留学生。同治十年(1871年)五月得到总理衙门认可。1872年8月,曾国藩主持下,容闳为之奋斗的第一批中国青少年留学美国计划终于得以实现。这其中就包括了日后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国矿业开山鼻祖吴仰曾、邝荣光,中华民国首位内阁总理唐绍仪等杰出人物。可惜曾公未能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实现。

容闳(1828-1912),原名光照,谱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 Wing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第一家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

第一家新式工厂--江南制造总局,也就是江南造船厂的前身。

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走出来,还是按顺序介绍富厚堂好些。

富厚堂内坪中间的石板路。

曾国藩故居

大门上悬“富厚堂”黑底金字牌匾,曾国藩手迹;两侧楹联其实是曾国藩的家训:清芬世守,盛德日新。

富厚堂原称八本堂,后曾纪泽改现名。富厚,原多指物质财富雄厚。语出《战国策·秦策一》:“既属, 益强富厚,轻诸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故逮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以曾氏家训,窃以为这里更多代指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曾国藩故居
富厚堂分两进,一进为门厅,层高很高,感觉非常空阔。厅上悬“八本堂”黑底金字匾额,曾国藩手书,这也是富厚堂原名;额下是曾纪泽用隶书所写其父的“八本”家训。
原来,曾国藩作为家中长子,一直十分重视对族中子弟教育。在长期的仕宦生涯中,曾国藩敏锐地观察到“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于是他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在其祖父“治家八诀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和发展,形成自己的“八本家训: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即便是今天,这些家训对于每个家长教育后代,还是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的。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历经岁月沧桑的青砖地面。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后厅中有富厚堂模型展示,同样十分高大敞亮,也同样十分简朴素雅。
曾国藩故居
两厅中间有过厅,上有简单的八角藻井,前厅后壁上悬巨大“肃雍和鸣”白底蓝字额匾,乃曾国藩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自书。

肃雍和鸣,语出《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意思是祭祀时的气氛和乐声庄严雍容,整齐和谐,先祖才能听到。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后厅正面前挂“太子太保”匾,后悬“勋高柱石黑地金字匾额,乃清同治九年(1870),曾国藩六十岁生日时同治帝御书钦赐。原匾已被毁,但原碑刻保留在两江总督府,即现在的南京总统府内。现匾就是据南京总统府碑刻复制。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两侧墙壁上还挂着御书“福”、“寿”二字直匾。

“寿”字匾,为乾隆皇帝御书,同治二年(1863年)御赐。

曾国藩故居
“福”字匾,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御书。
曾国藩故居
后厅两侧为正房。
曾国藩卧室。
曾国藩故居
欧阳夫人卧室。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卧室。

曾纪泽(1839-1890年),字劼刚,湖南双峰荷叶人。曾国藩次子,晚清著名外交家,初袭父一等毅勇侯爵;光绪年间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官员。其后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中法战争时,力与法人争辩。官至户部左侍郎。光绪十六年(1890年)卒,年五十一,赠太子少保谥号惠敏。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往南走,结构基本对称,又是横屋。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同时得到毛主席与蒋中正的喜爱,实属难得。
曾国藩故居
不知不觉来到南端的横屋,天井之侧是一个敞厅,这就是曾家的花厅,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曾家育花、摆花的地方,也是宴请宾客之所。后面为厨房。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花厅中间还陈设有一块“笃亲锡祜”黑底金字牌匾,匾长4.35米,宽1.7米,边框相间对称位刻蛟龙、蔓枝等花纹,颇为气派。上款书“同治六年丁卯岁仲秋月下浣”12个字,下款分四列书“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大臣、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两江总督、特赏黄马褂、双眼花翎、一等毅勇侯曾国藩敬题”共52个字。笃,纯情,专一;亲,父母族人等亲人;锡,通赐;祜即福。连起来就是说对亲人要重情讲义,那么上天就会赐福于你。此匾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应湘军水师将领、后官至陕甘总督杨岳斌的请求,为长沙县青山镇杨家祠堂所题。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曾国藩所书匾额之中尺寸最大、落款官名最全的一方,十分珍贵。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简单的通花窗格,有万字纹、冰梅纹。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出来就是富厚堂的南门,上悬“乡邦蒙庆”匾额。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南侧藏书楼,分又是是曾国藩的公记书楼和曾纪泽的朴记书楼。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通道小门的“江山文藻”匾。
曾国藩故居
入内,天井被通廊分为两格。
曾国藩故居
精巧的正八边形门洞,上挂“无慢室”木匾。原来,无慢室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是曾家接待客人的地方。“无慢”,意思就是不要怠慢了。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毛主席与蒋中正对曾国藩的高度评价。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宝荪卧室。

曾宝荪(1893-1978年),字平芳,别名浩如,教育家,曾国藩曾孙女。一生以教育为业,终身未婚。其父亲曾重伯(广钧是光绪十五年进士,祖父曾纪鸿是清末著名数学家。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至此,富厚堂参观完毕。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还是要补充一点。
曾国藩出生的地点,其实在富厚堂十几公里外的双峰荷叶镇天坪村白杨坪,这就是曾国藩的第一故居。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在荷叶除建筑白杨坪一处田宅外,还在其附近下腰里有一处田宅。他父亲和叔父分家时,叔父分得了白玉堂,而曾国藩的父亲分在下腰里(今属荷叶镇良江村这里就成了曾国藩的第二故居。这里原也是一栋一进两横的普通农舍,后扩建了一横四间瓦屋,取名“黄金堂,以与叔父家的“白玉堂相对应。最后才是富托村的毅勇侯第--富厚堂,曾国藩的第三故居。

白玉堂外景。(网络图片)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