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洞古建筑群--镇远古镇(四)--漫行贵州(四)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前面也说了,镇远作为一个军事、商贸与交通的重要节点,有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也自然能包容不同的教派与文化。而多种文化在这个边陲小城的交汇,最为出彩与重要的结晶,莫过于融合了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为一体的青龙洞古建筑群。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在镇远城东中和山上的悬崖地带上修筑,南与卫城相接、西与府城隔河相望。整个古建筑群由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等6个古建筑群、35个单体建筑组成。中原的建筑形制与苗村侗寨的吊脚楼干栏式建筑在这里巧妙结合在一起,并且与周围的石崖、树木和河流相互映衬,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美不胜收,与甘肃麦积山、山西悬空寺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古建筑”,堪称古建中的优秀代表。青龙洞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祝圣桥与香炉岩前面我已经介绍过了,其余部分就是今天介绍的重点。从舞阳河西岸望过去,从祝圣桥算起(北向),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元禅院、紫阳洞、万寿宫和青龙洞。


入门就是山洞。青龙洞所在的中和山,是贵州常见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溶洞众多。

门上有清道光三年(1823年)所立石匾,上面镌刻“入黔第一洞天”六个篆体大字。


石壁上刻有清光绪二年(1876年)同知魏慎所书“奇石仙缘”四字。

清代郡守张维坚所作的诗。


地形所限,只能将就。藏经楼。

望星楼、

经幢

正殿大雄宝殿。



方壶圆峤,传说中五座神山之二。

后有六角古井。


看来是一个放生池。




上来是中元洞,相传曾是道教祖师张三丰的修炼之处。




里面供奉千手观音。

“洞天福地”和“丹台玉室”石刻。

居然还有三藏


果然是“别有天地”。


出了山洞,有一“流丹”亭。



紧接着流丹亭,就是“文公祠”,纪念的是大儒朱熹。朱熹号紫阳,紫阳洞估计就是这里了。当然,洞就不知道是哪一个了...


远观石屏山秀色。

与文公祠一墙之隔,就是著名的万寿宫,也就是江西会馆。





万寿宫北端的小门。

垂柱门上有精美木雕,门额书“秀挹西山”。

小门后面是一条外走廊。

万寿宫侧门。

“万寿宫”门匾左右和上方雕刻五条造型生动、活灵活现的龙,下面是鲤鱼,寓意鱼跃龙门。

靠近堤岸边的石基做有螭首,排水用的。

最南边是一个气势宏伟的高大牌坊式门楼,也就是万寿宫正门,是一个七分楼八字墙大门。


大门两侧立有石狮一对,憨态可掬。


活泼可爱的小狮子。

万寿宫字匾上方为灰塑双凤朝阳,四周依然是鲤鱼跃龙门组合。


下面还有四个字,“云飞山静”?这几个字是用碎瓷片拼成。字下方有砖雕五蝠夔龙图案;石库门上方有四个石雕莲花户对。

两侧墙体上的部分砖雕图案。


回到正题,万寿宫内部。过了文公祠见到的万寿宫,需从高处的折梯下去。

万寿宫最北端的建筑,估计是客房了。

屋脊上的宝瓶,下书“紫气东来”。


这就是下来的楼梯。中间有拱券门洞,内祀许真君塑像。许真君可是江西老表啊。这里估计就是以前的许真君殿遗址了。


南侧厢房现做石雕展览。


龙凤纹福字槅架。

贵州民族建筑博物馆,就是第三进了。

旁边又有一个小门可出外走廊,外面有垂柱式门罩,门额刻“层峦耸翠”。

二三进之间围墙有大幅漏窗。


外走廊南端尽头处又开一小门。

进去后其实就是第二进了。

正殿装饰华丽,采用大幅精雕挂落;屋顶则是卷棚与藻井相结合,浓墨重彩、富丽堂皇。



麒麟吐书藻井

双凤朝阳藻井

正中祀杨泗将军像。相传他在江西斩过孽龙,故被江西人当成镇煞之神来供奉。

殿右供奉康公,原为江西的一个地方官,因惠政而被敬仰。

殿左供奉财神赵公明。

正殿前就是戏楼与两侧的厢楼了。


戏楼斗拱出挑,大梁雕刻精美的油彩双龙戏珠。

中堂屏风是彩色福禄寿三星浮雕,字匾书“中和且平”。



戏台楹联为:不典不经格外文章圈外句,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镜中天。

爬狮撑拱


戏台前端木雕。



戏台屋顶。中间为宝瓶,周边的装饰图案皆是彩色碎瓷片拼成。

戏台底部,也是入门通道。

戏台外侧封火墙。大门上方石匾刻“襟山带水”四字。石阶梯往下就是之前介绍过的万寿宫牌坊大门,平时并不开放。

门联为:应物自平心,手执金鞭常耀武;生财原有道,身骑黑虎乃杨威。原来此处供奉的是财神赵公明。

从这里高处可以望见下方青龙洞牌坊门。


观音殿。在游览过程中,发现青龙洞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我们在外面所看到的的几层楼阁,它们上下楼并不是依靠通常所见的内设木梯,而是层与层之间并无楼梯,上下全靠外面贴着岩壁的石阶。也就是说,每层楼阁都是有独立的石阶梯相连接。



上到二层。






最南边的楼阁是吕祖殿,供奉吕洞宾的。



里面的这一副楹联是:“瓮里天,洞中仙,谁造这石头,未经混沌先开窍?马蹄云,帆脚雨,你看那溪水,一出江湖不问津”。这是清光绪年间镇远知府汪炳璈暗讽谭钧培而撰写的。谭钧培,前面也有介绍,是一个大大的好官,所以这知府的暗讽出于私人恩怨的可能性比较大了。

吕祖像

谭钧培画像。



稍北,与吕祖殿相连的就是观音殿了。看着这悬空的感觉,真心佩服古人的智慧。





观音殿内的观音像



出去,从独立的石台阶往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