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2018-10-19 01:27:24)
标签:

杂谈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长汀县,地处闽赣边陲要冲的福建的西部山区,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汀别称“汀州”,简称“汀”,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素有“世界客家首府”之称。


长汀始于汉代置县。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为新罗县境。“新罗城”,一云在龙岩。《漳志》云在汀州境。《一统志》云,“开元末于新罗故城东,置长汀为汀州府治”。所以,古新罗城应该是在汀州镇。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1929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建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19305月至193410月期间长汀曾先后分设苏维埃汀连、新汀、汀东、兆征县和汀州市。很自然的,长汀留下了大量革命年代的红色遗迹,长汀之游,不可避开的就是红色之旅。

“汀州”这个名字,主要因汀江而起。“汀江”古曰鄞江,在府东南,一名正溪,发源于宁化县,历湘洪峡,至东庄潭分为二派,一自惠政桥入,一自太平桥入,至高滩角复合为一,南流至上杭,达潮以入于海。宋蒋之奇就有“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之句。按天下水皆东,惟汀独南。南,丁位也,郡名遂取为“汀州”。而长汀县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


首先到达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中复村,位于长汀县南山镇东南约四公里处,古称“钟屋村”,因其绝大多数人口为钟姓,自唐代开基以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开基祖观寿公,其子盛生公曾任汀州府巡抚。

红军长征第一村”,涂通今所题。涂通今,长汀涂坊人,15岁参加革命,参加过长征,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人称“长征路上走出来的医学博士”,也是红军历史上仅仅出现过的三位博士之一,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国道319路边,首先看到一座客家围龙屋--超坊围屋。围龙屋在梅州很常见,在其他客家地区存在其实并不算多。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前面有半月池。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上一张航拍图,可以清晰看见超坊围屋是“三堂六横两围龙”格局。
超坊围屋,建于清代后期,占地面积6164平方米,是长汀县现存最大的围龙屋。在著名的松毛岭战斗中,曾用作红军战地医院,聂荣臻、张鼎丞都在这里居住过,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横屋之间的巷子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围龙屋后部围屋与堂屋交界处的半圆形地带,俗称“化胎”,寓有龙气不会闭塞而化为胎息之意,是全屋的风水宝地。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横屋与正屋之间有天井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从侧面小门进入。围龙屋的正屋一般做祠堂用途,这是大门与天井。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两边偏厅有超坊围屋红色历程展览。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三进供奉祖先牌位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横屋的走廊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往村里走,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拱廊桥--红军桥。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从上游看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桥,原名接龙桥,因该地是该村的龙脉所在而得名,始建于明代,石拱木架构廊桥。桥长12.2米,桥宽7.1米,高4.4米,是古汀州通往永安的必经之路。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桥内结构。该桥分前后两部分,前桥宽4.5米,后桥宽2.6米;前桥行人,后桥走畜,分工明确。松毛岭战斗期间,曾在此设立红军征兵处,故改名“红军桥”。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前桥靠河一边设有美人靠供休息,外有挡雨板(雨披)。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雨披中部的壶形开口。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桥中部神龛供奉有镇武祖师雕像,上挂有“波穆澜安”木匾。这个镇武祖师,原来就是以前经常提到的玄天上帝了,跟连城云龙桥叫法一样。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过了桥,有一段老商业街。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走了一段,出现一座“关圣帝君庙”。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内有关帝周仓塑像,对联云“一代精忠悬日月,千秋正气壮山河”。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再往前,可以见到“零公里处”标志。原来这就是松毛岭战斗红军总指挥部旧址,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九军出发地--观寿公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观寿公祠,始建于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座东向西,占地面积550平方米,是中复村钟姓宗祠。也就是之前说过的为纪念其开基祖观寿公而建的祠堂。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这座祠堂在两边墙角也有对联,“舞鹤飞鸿书启右軍精笔法,高山流水调开东海赏琴韵”,特别。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正门是一个类似徽式五凤楼的斗拱门楼,上挂“观寿公祠”牌匾。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斗拱门构造与连城的古建一致,中间的栏板有木雕、彩绘,十分精致。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观寿公祠内部,两进一天井格局,开间宏大。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廊道有红军用过的物品展示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寝堂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顺带说一说松毛岭战役的情况。

19349月,第五次反围剿进入紧要关头,由于王明“左”倾路线控制了中央领导权,坚持打消耗战、防御战,苏区全线告急,红军伤亡惨重。为打开中央苏区的东线大门,直取中央苏区,蒋介石电令李延年、宋希濂等部十几万人,向松毛岭进逼。当时,留守在松毛岭的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只有总共五六千人。9月23日,敌人向松毛岭发起猛攻,飞机大炮轮番轰击,红军据险与敌激战,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红军长征前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战事一直持续了七天七夜,红军战士浴血奋战、死伤惨重,终因势单力薄,不得不向后撤退,松毛岭一线遂告失守,书写了极其悲壮惨痛的一页。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战斗,进行转移。930日,红军在观寿公祠前进行万人誓师后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10月21日,国民党军队进占钟屋村,为炫耀这次战绩,遂取中央军光复之意,以谐音将钟屋村更名为“中复村”。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离开中复村,前往涂坊镇,看一座特别的围屋--涂坊围屋。
涂坊围屋,位于长汀县涂坊镇涂坊村,占地面积3617平方米,由涂氏涂大郎公后裔六代孙涂才中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此屋曾遭兵匪纵火化成废墟,后由涂才中之三子风如公,发愤图强,重振雄风,根据原屋样式,在废墟上又起新居,故涂坊围屋也称涂氏凤如围屋。围屋共88个房间,其中塘沿前围32间,四排横屋44间,厅厢房12间。建筑平面呈椭圆形,是客家民居中典型的全围式传统古民居。涂坊围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的特别,说的就是这个“全围式”。
围屋正门开在侧面。没办法,因为是全围式嘛...门楼上方字匾刻“云蒸霞蔚两侧柱联为“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入门就见到禾坪,也就是半月池与正屋之间长方形空地。池塘边有矮围栏,沿着半月池,是半圆形的一列共32间房屋。用围墙把池塘围起来的本就不多见,如之前介绍过的石城县南庐屋;用一整排房子把池塘围起来的,我这是第一次见。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上一张别人家的图片,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可见这是一栋“三堂四横”式围屋。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正屋大门与禾坪。左右门柱对联为“先人楷模传三妙,后学山涧邃六爻”。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大门门额书“模山范水”四个大字。语出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模山范水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人类要适应自然、保护自然进而达到相互的和谐统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双狮戏球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入内,三进两天井布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莲柱雕刻的团花纹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还有门扇的通花木雕,中间是“寿”字。跟培田古民居类似。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腰板花鸟图案。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中厅为“恕可堂”。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后进为寝堂,上悬“五桂流芳”木匾,楹联为“才兼文武各桑梓,中备经纶望后昆”。正中供有“豫章堂”廿六世祖涂才中之灵位及已故先人之灵位。由此可见涂姓是由江西迁移而来,而不是常见的由闽东过来。客家人迁移路线还是很复杂的。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精美的祭台。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主屋与横屋之间的通廊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横屋的天井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天井中间种养花木,情调不错。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出来,沿半月池边走一圈。围屋右前方的这些房屋,是以前涂家专门辟有供后人研读之场所,名“学堂”。客家人的耕读之风可见一斑。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月池边也有廊道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从月池对面看正屋,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其实涂坊镇还有十几座围龙屋,包括之前介绍过的涂通今将军的故居,有兴趣的可以顺路拜访。我就直接赶往下一站--河田镇,看宗祠一条街。
河田的宗祠一般认为是江南十几姓氏的总祠。唐初以来,各姓氏始祖辗转从中州继续徒至河田开基创业。当时,迁入河田垦荒的姓氏达28个之多,现以李、俞、丘三姓人口为多。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这样的饺子,很特别吧...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事实上,河田的宗祠街是让我有点失望的,毕竟很多都翻修得不复原来模样。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这家保持了原样,却已经破烂不堪。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还间或有些民国建筑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外表是西式的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内容却是正宗的中国风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小巷里的叶茂能公祠,也是叶青山将军故居。
叶青山(1904-1987),原名叶志泉,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曾和白求恩同志一起创建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叶青山将军像。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这家祠堂还保留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世守书香”牌匾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一片不起眼的残垣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内里另有乾坤--一幅红色砂岩透雕“寿”字漏窗。估计也是特殊年代老百姓为了保护它而以红泥覆盖。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宗祠街,最出彩的就是这只猫了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童坊镇彭坊村。彭坊村位于长汀县东部的童坊镇北约六七公里,曾是原苏维埃政府汀东县红光区政府所在地。
接近老街的彭坊村中心地带舞龙广场停好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边的一口古井--红古井。1930年,朱德同志曾率部驻扎彭坊,指导红光区工作,并指示部队挖掘此井,百姓就称之为“红古井”了。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街边还有一个四角亭子“怡悦亭”。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古街口是一座宗祠--彭氏宗祠。彭坊看来就是以彭姓为主。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原来,彭氏宗祠曾经作过工合事务所红军三宝(斗笠、草鞋、蓑衣)的加工厂。1943年10月,国际工合组织代表路易.艾黎在张鼎丞陪同下,亲临彭坊红光区,对红光区军民的革命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在彭坊村先后成立了斗笠厂、草鞋厂和蓑衣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扩红、支红运动,为红军的军需物资提供了有力支援。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虽然不长,只有二三百米,但这段古街保留得相当原滋原味。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这栋有砖拱券门的房子,原是村民彭怀堂的故居,建于清代,面积达一千平米,也是曾经的汀东县苏维埃政府红光区裁判所旧址。1932年1月的党内肃反运动中,魏大贞、曾发恭、彭友杰等27人在此被宣布为社党分子并遭到处决,当地革命力量蒙受了巨大损失。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这家店面是“养荣堂药店”,也是旧时红光区地下交通站,作为情报交接和秘密会议之场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很快到了老街的尾端,接近小河边。右转有一间祖师殿。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原来这里就是苏维埃汀东县政府红光区旧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庙堂上挂有“神其在”牌匾,供奉的神像中,只认得关帝和周仓。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再往前,就是彭坊村的小河与古桥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侧面可见古桥为两跨一墩石拱桥。还别说,这拱圈圆得可以啊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码头茶馆下方架空,有石阶可下码头。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桥面为石块铺就,两边有红石栏杆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桥身中部石墩上方,还有一个突出的八字形小平台,方便行人闪避过往车马,甚妙啊...平台石围栏的四根柱子皆有刻字,可惜有些不太清晰,我就不发表了。中间栏板刻有桥名“多福桥”。
据《彭氏族谱》载,该桥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名“联姻桥,至今有280余年历史。上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对古石桥进行了重修加固,并改名为“多福桥。桥全长约20米,宽约3.2米,是旧时汀州府通往宁化、清流、明溪的交通驿道。因此,小河、小桥竟成为两岸张、彭两姓联姻的纽带。据传,从某太公开始,两岸青年男女联姻,必须在此桥上举行抛绣球仪式,青年男女穿上华丽的服饰,各站一头,姑娘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绣球,在农历七月初日这一天欢聚于此,用绣球寻找自己心仪的人。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这一抹红叶才惹相思...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桥墩迎水面也是鸟头形状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大家自行欣赏吧,反正我看不清...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蜿蜒的小河流过山边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其实,此行真正惊艳的是彭坊村森林公园。就在村子后边。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拾级而上。有点奇怪的是,此山貌似活不到三百年以上的树都不敢叫古树了...后来证明,猜测无误。此山拥有福建省两大树王。一是甜楮树王,二是南紫薇王。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空气清新得让人昏醉...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终于见到此行目的--南紫薇王。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此树高26米,冠幅14.4米,胸径2.7米,胸围近8.5米,年龄已达1500年以上。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千奇百怪的树瘤,居然有十二生肖形象隐在其中。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景区提供的十二生肖图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按此图示,这是“金蛇狂舞”。大家自行想象...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离开彭坊往连城的路上,很快看到“肖岭梯田”的标志。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继续前行,是“马罗梯田”。
马罗梯田开垦于唐末,完工于清初,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宏,人称“大地的雕刻”。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是客家先人与大自然搏斗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再次重申,平民百姓才是大地的最美画家。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冬季就没法要求太高了,上几张别人的秋天吧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再前进,就是马罗瀑布。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需要在这么幽深的山谷一直向下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正午的阳光透过树林,告诉我冬天本来的模样...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竹林青翠,远山却显得若即若离...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下到河谷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马罗瀑布只剩一线...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但我知道,它真的很美...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这才是,它本来应该的面貌...(网上图片)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与涂坊围屋、彭坊村--长汀红色之旅(一)


后记:
一,到了童坊还可以选择去鬼子坪涂家围屋(涂通今故居);
二,涂坊镇不远还有四都镇汤屋古村可游览;
三,汀州镇东北的馆前镇坪埔村沈家大院值得一去。
四,童坊镇葛坪村(彭坊村北)还有广福禅院,始建于南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距今已有近一千一百年的历史,是汀州府最古老的寺院。县志如斯记载,“先有广福院,后有汀州府
五,彭坊北面的龙藏寨,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丹霞美景;
六,彭坊附近还有闽江源第一大峡谷--龙下峡,全长9公里,风光旖旎。相传天上祥龙下凡,穿峡而过,故得此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