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宁都古村行(七)

标签:
杂谈文化历史旅游图片 |
看完了古村,也得说说宁都名胜了,最为有名的,当然莫过于翠微峰。
翠微峰(古称金精山),江西名山之一,位于宁都县城西北郊3公里处。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南至莲花山、北至蒙岩、西至青草湖、东至燕子岩,区域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4公里,总面积为78平方公里。翠微峰以奇特丹霞红层地貌著称,千万年水流冲刷,自然风化,使区内石峰林立。又因东南峭壁平直,色如丹霞,故俗称赤面寨。据统计,海拔300米以上的石峰就有94座。群峰中以“金精十二峰”为著,其中又以主峰翠微峰最为出名。
当时也不知是何考虑,选择从北门进去,也就是景区后门。后门入口处就是一座形似大象的山峰。

“金精福地”石刻,题于北宋皇佑年间。翠微峰摩崖石刻,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精洞对面的山峰,应该叫双桃峰

这块刻的是《平寇颂》,记载的是元军镇压蔡五九起义军的历史。“延祐二载秋,赣宁都巨寇蔡五九煽乱,倔起众二万,侵薄州城,乘遽络绎**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阎豪奋然曰:国平宋父武愍公南定江广于今四十年,何物孳竖敢触天宪,延帅兵属都事李肇等率诸翼精锐道以乡丁长驱而来,奸徒奔溃,溺死填川,首恶负固,朝廷遣使视师。台宪官联至,****上赐虎符颛以兵柄,遂大举拥破巢穴,合战上虎嶂擒蔡,十月己卯戮于市,活**胁从者万人,唯平章有功于国,有德于民,丕显于世人长*颂*宜*,曰:皇图丕昌,奄有万方,孰盗以狂,有狂*氓,*弄**,豨突我城,维李世臣,东国之均,帅师南巡,****,章龙特殊,戎纛前驱,强弩劲弓,***空,****,斯土殇平,耄倪更生,四野廓清,*两**,****,于国尽忠,贷其下人,薄施以仁,*民**,****,江右以宁,广其父声,金精嵯峨,州比颂扬,万古不磨”,落款是“奉议大夫赣州路宁都知州兼劝农事杨承式”。
蔡五九(?~1315年),江西省宁都县会同乡人,元代农民起义首领。远祖居长安,先祖蔡九承,五代时为虔州教授,遂定居宁都。五九武艺高强,胆识超群。因不满元残酷统治,于元延佑二年 (1315年)四月,在宁都会同兔子寮五王庙举起汉高旗帜,于同年九月五日在木麻坑被擒就义。
所以真正该颂的,不是所谓的“平寇”,而该是蔡五九这个百姓心中的真英雄。


“金精胜概”,明朝万历年间赣州府同知南宁何天德所书。下方还有小字“桐城胡虔乾隆己酋年四月十五日游此”。放今天这家伙就是乱刻“到此一游”的不文明典型了。查了一下,胡虔,名雒君,号枫原,桐城人,清代,著名方志学家。少孤家贫,以教书为生,后入广西巡抚谢启昆幕,助其著书。嘉庆五年(1800),谢启昆主修《广西通志》,聘胡虔为总纂,又以神速著称,一年成书279卷。此志典、略、录、表、传齐备。凡一省之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人物无所不载。时著名的方志学家阮元对此极为推崇,并仿此而纂《广东通志》。后世学者梁启超誉《广西通志》为省志楷模。嘉庆七年,胡虔又纂成《临桂县志》32卷,亦为清代方志佳作之一。
好吧,你牛你墨宝。

入洞

确实是凿开的

立即感受到什么叫别有洞天,不愧道家福地美称。

金精洞由石鼓峰和披发峰两峰相夹而成,峭壁丹崖,奇秀天成。南宋绍熙右丞相崔与之诗云:“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壶天地画图中。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境空。虚室尚留丹灶冷,灵泉直与海波通,客游到此应往返,自觉仙凡迥不同”,正是对金精洞美景的真实写照。
左边为石鼓峰,右边为批发峰。

《金精山记》中云:“峭壁垩绝,石纹墨缕拂布石面者,披发峰也。”大家看右侧岩壁,可像头发?

洞内凉风习习,竹影婆娑。
这里地势非常隐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豫章区绥靖司令部总部就设在这里,当年解放军就是在此地活捉了国民党中将司令员黄镇中的。

石鼓峰


忽然,岩壁上突出一块,你觉得像什么?

这张就明显了,鹰嘴石。


紫红色砂砾岩中发育的平行层理和斜层理,丹霞地貌中的层理构造。



到洞底开始绕回




对面是批发峰



洞南有一灵泉,据《宁都直隶州志·山川志》记载:“两山合峙,瀑布自巅飞注石台,曲折成渠,泉极清洌。骚人墨客,遇盛暑,每环坐石上,流斛为乐”。此处现叫“金线吊葫芦”,据《赣郡张志》、清乾隆三年《宁都县志》记载此处泉水水质奇特,表面张力大于一般泉水,有人试将镍币平放水面而不下沉,用于沏茶,特为甘香,为广大游客所称奇乐道。


“灵泉普应”,张丽英的道号。

这条构造裂缝是由流水侵蚀、崩塌而形成,泉水也是由此而下,构成奇妙的“天光一隙”景观。

选择从石缝继续行程

天梯



夹缝中求生存啊

抬头还可以看见落石被卡在石缝的奇特景观

一路向上


在这狭长的山缝里,居然还看到了蜻蜓


青苔布满石面,景致幽深



这突出的红石像不像猩猩?


接下来的一段略显无趣。但我继续前行,目标是锦绣湖。事实上,中间有一岔道可以重回翠微峰主峰,如果没有其他目的,最好选择回去主峰。







最后出来的地方是西门。

往南走,前去锦绣湖

锦绣湖,其实就是一个水库。这是拦水坝。

群山连绵之间,一座红色岩柱突兀而起,这就是我们惯常看到的翠微峰景区的广告照片主角--系马桩。系马桩,系红色岩层在构造切割基础上,经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综合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孤立岩柱,高达百米,一柱擎天,十分壮观。

可惜的是河床干涸了,要不...

要不...好吧,这就是吸引我前来一游的照片。可惜了...


路边的野花

下面就有点坑爹了,多走几公里才能回到景区正门


景区正门,即南门

正门“翠微峰”三字,为书法家萧光所题。


沿路植被茂盛,曲径通幽。


一段攀爬之后,前面两山之间形成一条狭缝。这就是翠微峰景区的“一线天”了。

“一线天”,是流水沿丹霞山体发育中的断裂、裂缝及节理长期冲蚀、风化剥蚀、并产生重力崩塌的结果。民间传说,此为唐代著名风水师杨筠松(杨救贫)路经此处,为高山所阻,遂以书中鞭子一抽,劈开一条石巷。赣南地区留下的关于杨筠松的故事传说多不胜数,我们权且一看而过。但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确实值得赞美一番。

最窄处宽仅一米

及上得山顶,就见一个人工挖出的凹坑,甬道也就仅容一人通过。


原来这就是“暗堡”。之前提到过的建解放战争中1949年著名的翠微峰战役,这就是国民党黄镇中部队在岩石上所凿出的石屋,呈倒梯形,南北深3米,东西宽2.5米,高1.7米,南壁、西壁各有射击孔一个,可同时控制东、南路上主峰的道路。

暗堡上可俯瞰宁都县城。

也可看见系马桩,更显高大挺拔,一枝独秀。

道路对面山崖,有小河蜿蜒其间。这个叫“神龟探水”。

往前到达翠微主峰。
翠微峰,俗称赤面寨。山体呈南北走向,长约800米、宽约110米、海拔426.8米。这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易堂九子”隐居、读书讲学之地。
“易堂九子”,是指明末清初以魏禧为首的九个文学家团体。魏禧父魏兆凤,于明亡后削发隐居于今距宁都县城西2.5公里远的翠微峰,名其居室曰“易堂”。禧与兄际瑞、弟礼以及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讲学于此,提倡古文实学,世称“易堂九子”。作为明清交际著名的遗民文人团体,“易堂九子”以文学、教育、经术、气节垂名后世,在艰难困苦中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终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反对清朝初年的残暴统治,其志坚,其言纯,其行洁,堪称坚守理想不改初心的典型范例。在文学上,他们发展了韩愈“文以载道”的观点,提出并实践了“文以经世”的文学思想;在思想上,注重事功,对王阳明“知行合一”作了创造性的解释,主张由术而仁、因用为体;以真治伪,以实救虚,为扭转明末虚伪的文风、学风、士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九子里的李腾蛟,在介绍东龙古村时就谈过了。我就拣里面最重要的两位简单介绍一下。
魏禧(1624~1681年),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清代著名散文家,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魏禧与兄魏际瑞、弟魏礼三兄弟又被称为“宁都三魏”。九子中以魏禧的成就最大,其文章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内容多表彰民族节义人事,叙事简洁,又善议论;尤重气节,束身砥行,“以经济有用之文学,显天下百余年”(尚熔《书魏叔子文集后》)。在散文创作上,魏禧、汪琬、侯方域并称为“清初三家”,也称“清初散文三大家”,著有《魏叔子文集》,代表作《大铁椎传》曾入选中学课本。
彭士望(1610-1683年),本姓危,字躬庵,又字达生,南昌人。自幼聪慧,十岁作《除夕诗》,为人欣赏。十六岁补县学生,与新建欧阳斌元研究经世之学。崇祯十二年(1639)父逝世,临终时嘱其当以黄道周为师。彭士望对黄道周为人正直、不阿附奸佞的品质深为敬佩。黄道周因直言进谏,触怒思宗而下狱,彭士望四处奔走,竭力营救。清兵攻入北京后,抗清将领杨廷麟谋起兵,彭士望为他募兵。后清兵攻破赣州,杨廷麟战死。其子为清兵所掠,彭士望竭囊赎出抚养。南明隆武元年(1645),爱国将领史可法受到把持朝政的马士英、阮大钺的排挤打击,督师扬州,他和欧阳斌元应召前往,建议用高杰、左良玉军夹攻南京,以清君侧。史可法未采纳,彭士望辞归。五年后,降清将领金声桓带兵反正,清兵二十万人围攻南昌,彭士望避难宁都,居翠微峰。致力于古文辞,尤精于《春秋》、《左传》诸史。晚年讲求实用之学,反对空谈。著作有《手评通鉴》、《春秋五传》、《耻躬堂诗文集》等。

主峰岩体上的构造裂缝




翠微碑廊,位于主峰脚下。碑廊长170米,嵌有书画65块,碑廊记载了从古至今的名人名士赞美翠微的诗篇及书画等。


主峰山体南端有一裂隙,是登峰唯一道路。可惜因安全原因关闭了。此丹霞构造裂隙宽仅0.5-2米,高达百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最佳诠释。

从主峰下来,半路经过怀功亭。此亭是1984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翠微峰35周年而建的。

内有“为民立功”碑刻

从这边看翠微峰丹霞绝壁、孤峰突兀,而山体中间的深色沟壑,更堪称丹霞一绝。

赶往西南角登凌霄峰,也是翠微十二峰中的最高峰,海拔468.5米。相传凌霄峰曾是一匹凶恶的野马,与众生灵为敌,仙女张丽英炼石为柱,拴住了这条恶兽,并施展法术降服了它,前面所说的拴马桩就此得名。
上凌霄峰也离不开铁梯子。

不同的是,此路所在石隙原来建有寨门,这在丹霞地貌里十分常见。这个寨门十分隐蔽。


进去就是大石缝。

石壁上凿有石阶可攀。

头顶一线天

匍匐而上


一览众山小


最后下山,回北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