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2018-10-08 21:35:05)
标签:

杂谈

文化

历史

图片

旅游


江背古村,位于宁都县县城正北方,石上镇西北方向约10公里。

江背古村建村历史久远。早在公元949年,从山西、河南一带为避战乱迁来的了七八户刘姓人,在这里居住了六七十年后,认为这里群山环绕,交通不便,也不利于种田生产,就迁往别处了;到了公元1107年左右,辽、金两国争战,又有从山东逃往宁都琳池定居的曾姓人,因始居琳池的曾姓人繁衍较快,后就分了30多户曾姓人迁到东山坝的小源村,其中有一名叫曾霸公的又从小源来到江背。在他看来,江背这里山好、水好、土地好,活像一个小盆地,风水不错,所以就从小源村带着其家人、兄弟等,先后有十八九户人家迁徙至此定居,并不断繁衍生息,至今曾姓族氏已在江背开基有四十多世祖,现拥有居民270余户,人口1400多人。


进村前就看到古树环绕中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三层歇山顶楼阁。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这也是江背村保存最好的一片古建群,从左至右,依次是斋膳房、慈恩阁、东岳庙和砥柱亭。前面有广场。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慈恩阁正面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先走到后边,参观砥柱亭。

大家也看见了,这个砥柱亭其实是一座古桥的桥亭。按介绍,这座古石拱桥应该是先建,大约有三四百年历史;后来再加盖了桥亭,原名“进士亭”,现在才改的名字吧。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亭子两头是马头墙,门侧有石鼓。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一派田园风光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回望慈恩阁,可以见到上面两层皆建有明轩,可以欣赏村子周围景色。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慈恩阁左侧为东岳庙,供奉的是东岳大帝。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主宰着世间万物的生杀大权。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正中为慈恩阁。慈恩阁原名水口阁,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估计也是出于风水考量而建。介绍里说,命名为慈恩阁,是为了感谢曾氏家族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位杰出母亲。我倒是更倾向于另一种说法:曾氏家族一直以来崇尚教化,历来就有行善积德、扶贫济困的优良家风,村中富户常怀感恩之心,在此阁做善事、救济贫困村民,故有此名。

慈恩阁大门为一个牌坊式门楼。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威武的门神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门厅顶部有八卦藻井,中有精美彩绘;往里是天井。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天井上方也是卷棚八卦藻井。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正殿开有三个门,中间是月门,两边为拱券门。月门上方挂有“佛光普照”牌匾。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正殿两侧各开有券门一个,门额分别为“锡祉”、“普惠”。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正殿上方藻井的一条龙戏珠图案。龙族也搞独生子女了?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后殿藻井,还是一条龙。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后殿供奉的各路神仙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从院子里可以看到村口古樟苍翠挺拔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乞丐版的钟鼓楼,只剩下钟鼓了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沿后面楼梯上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慈恩阁二层背后写有“文光射斗”。真是多功能厅啊,还兼具文昌阁的角色...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二层楼阁的回廊。两侧开有月门,东边门额书“白云”。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正面也是月门,上有横额“桂殿兰宫”。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三重月门组成美妙的几何图案。里面供奉的却是关老爷,权当是关帝庙吧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这就是适才看到的天井屋顶了。这种屋顶非常罕见,印象中好像仅在婺源见过一次。就是在实际的传统天井位置上加盖了坡屋顶,但在中间留了一个孔。这个更加好玩,留了个心形的,下面再加屋檐,最后实际成了个圆形。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在马头墙飞檐翘角衬托下,远处稻田显得更加美丽。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楼阁第三层,供奉的这位应该是魁星了。“魁星点斗”,也是古代读书人最大的期盼。三层可算是文昌阁了。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俯瞰可见江背古村地处群山环绕之中,精致优美;这一片盆地中间的小平原,更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所在。风水确实不错。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出了慈恩阁,准备进村。村口几棵古樟高大茂盛、生机勃勃。据说,当年村里人为感念先人的功德,在村子周边还种上了17棵樟树,以表示村里出了17户富人,同时也美化了村庄的环境。这些古樟树都有三百来岁了。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古樟树下有一座小土地庙。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村口另有“汉帝庙”一座,供奉的是汉高祖刘邦。民间认为刘邦重农抑商、减轻刑法、轻徭薄赋、释放奴隶,深得人心,被尊为"米谷神"。我觉得这也可能是客家人对于自己中原移民身份的一种缅怀与肯定吧。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开始进村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逐渐见到具有赣南特色的民居,建有高大的牌坊门。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房屋、巷道依山势而建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进入一家院门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院子由卵石铺就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小猫两连拍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老房子从来不缺生活的小情趣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正门采用内凹设计,上面有彩绘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门匾书“星聚寿昌”,上面还有“江北小学”字样。这里曾经当过学校,后来屋主通过政策讨回,据称是古村现在保存得最好的一栋古建筑。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内部是两进一天井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鳌鱼与凤凰雀替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两侧厢房门扇有雕花,上部有彩绘图画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腰板浮雕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后进是祭拜祖先场所,后有狭长天井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继续。
这家还保留有绣楼,也就是俗称的小姐楼。回廊有美人靠。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垂莲头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巷道曲折往上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虽然破落,依然可以看出这些老屋因循地势、错落有致。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又看到一家保存较好的老宅,高大的门罩气势十足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门罩上的灰塑、彩绘十分精美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就连漏窗也是牌坊式窗罩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两边漏窗分别是红砂岩雕刻的福、寿字样。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还有青砖堆砌的各种图案的窗格。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大多数房屋只剩下砖墙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青石铜钱孔漏窗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这家大门为八字门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主打的也是灰塑和彩绘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即使年代久远,色彩仍艳丽如新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看着曾经美丽的老屋渐渐消失,心中还是会忍不住隐隐作痛...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这间老宅进去就是天井,大门与正厅呈垂直方向。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正堂有木雕花窗格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天井照壁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残败与破落,掩饰不了那深深蕴含的尊严气度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这个门罩,亮点在砖雕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长宁第,古村里少有的还保留着名字的老宅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这些砖雕图案在宁都似乎成了豪宅标配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此门额书有“景*文明”字样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这家老宅是从小门进去的。可以见到房屋非常高大宽敞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门厅上方藻井竟然有四重,最内是八卦形。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大厅石柱高约五米,各面皆有石刻楹联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天井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檐下精美的鳌鱼撑拱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大堂上方也有四方卷棚顶藻井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村子不大,再往外就是山边田野了。村尾一样有高大的香樟树。
江背古村--宁都古村行(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