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宗祠村--东龙古村(中)--宁都古村行(三)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旅游图片 |
从东圃侧面通廊进入百间大屋的最重要部分—仁方公祠。这也是整个大屋的精华所在。
最前面是一个天井

天井照壁上书大大的“福”字。

天井屋檐为砖叠涩出挑,檐下有精美砖雕。
正中图案为双凤朝阳。

两边是喜鹊牡丹,寓意喜气富贵。


凤凰与祥云

檐角分别是鳌鱼与石榴。石榴,当然寓意多子了。


从左至右,檐脊上的福喜寿禄、日月字样和祥兽。真的是丝毫都不马虎。




前厅有拱形轩廊


这只鳌鱼尾部也有穿莲。看来鳌鱼穿莲并非驿前古镇的专利,寓意子女双全。

两厅之间有屏风门相隔

后进寝堂与天井


侧厢房的门上方做有造型别致的屏风,上面有龙与蝙蝠图案雕刻,很少见

寝堂上方藻井的精美镂雕桂花纹,寓意着富贵天降,绵绵不绝。


侧边的小天井

后面的三面回廊楼阁,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绣花楼?

重新回到仁方公祠,由正门走出。可以见到这是一个斜门设计。

正门高大雄伟,门匾书“东里一望”四个大字

两坡牌坊式门楼气派不凡

大门右侧就是另外一个主要建筑—西园,设有客厅客房,主要用于来宾接待专用。大门前面就是前院了,占地达800余平米;左侧的门楼通往东圃。

西园与护厝。护厝主要用于煮饭和杂物间。

相比之下,“西园”门与门匾就显得低调许多了

外墙同样采用了许多通花窗

这对夹石上书“巡抚江西提督部院秦为户部尚书立”,搞不懂...

从大门门洞里看百间大屋

门口有低矮的照壁。

一排齐刷刷的夹石,炫耀时刻到来了...



外墙也由砖叠涩做出挑檐

从荷田间看大屋正门门楼,更觉高大坚固有气派。


上了斜坡,可以清楚看见大屋后院院墙紧挨着山脚。


在我看来,百间大屋绝对有资格评为国保。不但规模大,保存好,而且在空间格局布置上可以说构思巧妙,不拘一格,完全不同于常见客家民居大宅的对称式建筑模式。最难得的一点是其功能区的设计布置十分完善、合理,分中有合,整中有散,集接待、祭祀、居住于一体,细节上又不乏生活情趣,简单地说是严肃活泼、团结紧张都有了。
依依不舍离开百间大屋,继续往南上。前面出现的是玉皇宫。

明显的斜门设计。东龙村人甚信玉帝,原玉皇宫因失火烧毁后,村人李英士等人牵头在此重建。至今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便请儒释道三教于宫中诵经五日,以祈求全村平安。期间村人严禁杀牲,一律斋戒,足见村人对玉帝之至诚。

没开放,继续前行

路边一口古井

这条路继续往上就是村子南出口了,通往小松埂田。村口有永东古刹。

继续往村子东边走。
山谷间层层荷田与错落有致的房屋,构成一幅幅美妙的田园风光画卷。



村中心百口池塘中最大的一口。
在东龙有大大小小的池塘一百多口。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池塘呢?原来从风水学上来讲,东龙村是条扬帆欲下之船。可是东龙只有三条小小的溪流,无法承载如此大船,于是风水师建议在村中大量开挖池塘积水造势,使得东龙这条船能顺风顺水。从实际角度来考虑,东龙并没有大江大河,挖池塘蓄水,也能有效解决一旦干旱时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的问题。这也是我常常说的,风水并不是简单的迷信。

古村里的狗狗都特别悠闲...

好好的古井,非要搞得不伦不类


这座门匾书“奇峰挹秀”的门楼属于南窗祠。
南窗祠为十九世裔孙南窗(排号春薰)的祭祀祠堂。当年大平天国天京沦陷,幼天王洪天贵福率部南逃到石城被俘后,其残部在此祠中隐藏了数十天之久。
可惜因火灾只剩下门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