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树枯草
老树枯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0,120
  • 关注人气:8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2023-01-21 11:14:20)
标签:

燕京

八景

蓟门

烟树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老北京的故事(二六〇)蓟门烟树

蓟门烟树在海淀区蓟门桥北、京密引渠东面、北京电影学院对面。之所以说的这么详细是因为这条道上有上下两条路,中间还有条河。如果从电影学院过马路也必须过两次马路,过两次天桥和一条河。在西土城路甲2号,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西元土城遗址公园西土城段。

乾隆十六年(1751)在海淀区学院路黄亭子村元代土城遗址上立石碑,碑高约3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僧帽形碑首,刻雷纹。方形碑座,碑阳为乾隆帝手书“蓟门烟树”,碑阴为乾隆御题七律:“十里轻杨烟霭浮,蓟门指点认荒丘。青帘贳酒于何少,黄土填入即渐稠。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鹂谁解作清游。梵钟欲醒红尘梦,断续常飘云外楼。”。1985整修,周围已辟为公园。1981年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战国时的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城为蓟门。元明以来,一些人把德胜门外元建德门俗称土城关当作蓟门旧址。据传门外有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故曰“蓟门烟树”,此景早已不存

蓟门烟树作为西土城遗址公园的景点之一,已经受到重视和保护,碑的周围设置了高栏杆。乾隆钦定“蓟门烟树”为燕京八景之一,就是元大都西墙残门为蓟门,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五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乾隆写诗确切地描述了蓟门当时盛况:苍茫树色望中浮,十里轻阴接蓟邱,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青葱四合莺留语,空翠连天雁远游。南望帝京佳气绕,五云飞护凤凰楼。

“蓟门烟树”在金代称为“蓟门飞雨”,从明代到今天始终如此。在西直门北土城,相传这儿是古蓟门遗址,当年这里树木荫郁,花草茂盛,为古人郊游之胜地。

但是在历史上,金代的典籍中就有蓟门烟树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蓟门烟树指的是古蓟州城门附近的树林,目前的蓟门烟树是清乾隆年间考证错误的结果。

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始见于金代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8),到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翰林学士胡广等十三位大臣创作《蓟门八景图诗》,把“蓟门飞雨”改为“蓟门烟树”,遂以名世。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弘历皇帝将此景御题树碑,立于德胜门外东升乡黄亭子村,现海淀区学院路上乾隆碑犹在。

蓟门景色名字逐渐由“蓟门飞雨”演变为“蓟门烟树”。明人邹缉所题王绂之《燕台八景图》上说:“蓟门在旧城西北隅,(误指元大都德胜门)门外旧有楼馆,雕栏画栋,凌空缥缈,游人行旅,往来其中,多有赋咏,今并废,而门犹存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浮空,四时不改,故曰蓟门烟树。”

其实,历史上的蓟门不在元大都西城墙北部,今学院路西侧土城,而是在今宣武区界内的原金中都城中,今之“蓟门烟树”不过是借题发挥。为了后人怀古之情,1949年后,据史料和乾隆的诗,在学院路西侧土城又建起雄伟壮观的城门和碑台,蓟门烟树碑重新高高耸立;修造古朴典雅的楼、馆、廊、青砖灰瓦,别具风采,种植了花木草坪,再现“芳树重重拥蓟门,苍茫烟翠满郊原”的景色。1985年北京市园林局以石碑为中心,兴建了亭台和城墙,城墙上有亭台,墙下有黑色石刻镌刻历代诗人作品,植树绿化,定名为“蓟门公园”,东西两侧人来车往,这里闹中取静,供人游览。

蓟门、蓟门烟树究竟是不是在学院路对于一般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一景,这个景曾经非常繁荣,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地点的确定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