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二五三)万寿兴隆寺

标签:
古老寺庙再度利用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二五三)万寿兴隆寺
万寿兴隆寺在北长街35、37、39、41号和后宅胡同9号,与北海白塔隔街相望,是紫禁城的外八庙之一。1989年公布为原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兴隆寺始建于明代,最初为明代兵仗局的佛堂,是供奉兵器的地方……。……
……
万寿兴隆寺坐西朝东,规模较大,南邻后宅胡同,北到庆丰司,西靠中南海东墙。寺在路西,朝向故宫。原有山门三座,大脊瓦顶,中间为石券门。石门两侧山墙上有“长春殿”砖雕。寺内建筑多为硬山、大脊、管瓦形式,分东、中、西三栋。中路有海三庙,地三庙,菩萨三庙。西边有三个大殿,观音殿、释迦牟尼殿和娘娘殿。道路东侧有三座寺庙,即天王殿,西侧有三座寺庙,即关帝殿。西路前面是舞台,韦陀大厅。北京大学的五大殿堂是第三佛殿、田璇神殿和火真君殿。原始图案保存完好。
……
……
……
……
……
现在万寿兴隆寺有文物建筑85间,建筑面积1944.7平方米。虽为民居,但殿宇房屋大多保存完好。寺内的古树名木主要有古银杏、古柏、古槐等。尤其是后院北殿前东西高耸着两棵巨大的雌雄古银杏,高达20多米,东边的一棵雄株胸围达3米,西边的一棵雌株胸围达2.5米,它们是清代康熙年间遗物,距今已300多年,是一级保护古树。这两棵古树现在仍然是生机盎然,雌株每年金秋都会结出累累硕果。这两棵树是西城区的“古银杏之最”,不过却鲜为人知。中路后院落的两棵高大古柏绿冠如荫、苍翠青葱。
……
可喜的是大的规制尚可追寻,殿顶的黄琉璃瓦、房檐下的彩绘,还在彰显着以往显赫的地位。南、北长街是具有北京古都风貌的历史著名大街,街边有不少红墙碧瓦、朱门紧闭的四合院,街道两侧的路边树是典雅的古槐。
清代古刹万寿兴隆寺经过五年修缮后,以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名义从2022年9月起,终于恢复对外开放。2023年1月起再度恢复对外开放。因设备检修,中路东西两侧展厅暂不开放,开放中轴线各展厅。门票20元,学生10元。为古老京城增添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