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价签的秘密

(2022-12-10 11:54:54)
标签:

各个

时期

不同

待遇

分类: 往事回首

翻价签的秘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物质供应并不丰富,人们的工资水平也不高,即使是基层领导也比工人高不了太多,远没有现在这样悬殊。

可是,每年春季的两会还是要按期召开的。会议期间既要照顾好代表们的食宿,又要安排好代表们的休息娱乐,还要满足代表们的购物需求。那时北京够标准的饭店也不多,每年北京饭店的接待任务是少不了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几家饭店。

一到开会时,饭店的服务员们就会天天向代表们打听:今天晚上你们有什么活动呀?如果答复看样板戏,那么还会继续问一句什么戏?要是答复《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奇袭白虎团》、《海港》、《智取威虎山》大家也就算了,如果回答是舞剧《红色娘子军》,就会有人跟随代表们一起上车去欣赏。那时,北京的年轻人对八个样板戏里面最爱的就是它了。

如果代表们回答是购物,就是服务员们最渴望的事了,也是这几天一直盼望的。因为他们身上每天都揣着家里、亲友或者是邻居托付的很多钱,为的就是跟随两会代表、委员,去买一些紧俏的、便宜的商品。而购物地点一般都是百货大楼和东风市场。文革中破四旧早已把东安市场改为东风市场了。

不论指定了哪家商场,这一天对外营业的时间只能到下午四点。下午百货大楼或者东风市场的扩音器都在间断的广播通知:奉上级指示,今天营业到16时,请广大顾客及早退场。四点关门后商场里面打扫卫生,售货员更换新的工作服。此前已经通知了每个人清理个人卫生,剪头发、剪指甲、洗澡、理发。然后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开始了:逐一把价签翻过来!

比如上海牌全钢手表原来价签上120元一块,另外还要收取一张手表票、10张工业券。翻过来的价签是60元!不收手表票和工业券。自行车、缝纫机也是一样。这也算是对代表、委员的体贴和关怀吧。

那时,商品实行凭票证供应,是我国在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是短缺经济的表现。工业券的全名叫“日用工业品购货券”,它是对在职人员按工资收入比例发放的,平均每20元工资配一张券。凭工业券购买商品的范围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紧缺的日用工业品,都要在付钱的同时交付面额不等的工业券,没有工业券,给钱也不,小到烟、酒、茶,大到服装、百货、缝纫机、自行车等商品。除了收取工业券外,还必须收取各种各样的“票”。像表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锅票、球鞋票,甚至一些地方还有月经带票。这些票可不是根据工资多少发放的,而是按照每个单位的人数来发放的。

这个时间里能够进到商场的就只能是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了,所以饭店的服务员就沾了他们的光,也享受到了代表和委员的待遇。服务员及其亲友节省的不仅是一半的价钱,还享受了一点点儿特权。便宜是便宜,就是需要自己往回家里运输,手表还好办,自行车、缝纫机就不方便了。可是哪级政府官员和铁路没有联系呀?这也不在话下。代表、委员里面毕竟官员居多。

到了八十年代初,这种特殊供应服务也有了改进和提高,代表、委员们只需要在北京会议驻地把钱交了,不必在北京提货自己运回家乡去,而是可以到省会城市的指定商场提货。这就方便多了。即使你不住在省城,到了你自己家的地盘上了,找个车还不容易吗?那时,所卖的商品也不同了,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了。

我听说,除了两个商场翻价签外,北京站的售货车也干翻价签的事情。每当莫斯科开往北京4次国际列车到达北京时,售货车上的一些商品价签就会翻过来,半斤左右一个的大苹果,这时只卖0.18元!而那时我在房山从生产队的树上直接摘的苹果还得0.23元一斤呢。这就是为了国际影响,气死老毛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