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六三二)小口城堡

标签:
谁都能去就是远点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六三二)小口城堡
小口城堡,在密云区新城子镇东部小口村。小口城堡依地势建在半平地半山坡上。小口村位于密云城区东北角,距离北京市区大约130公里。这里四面环山,处于遥桥峪水库下游,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空气宜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2018年,小口村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
明初于北境筑长城,万历十三年(1585)于此建戍边营城,设将军台,故名将军台。城堡东、南随山就势成半圆形,城长253米,总长799米。整个城堡呈不规则扇形,堡内北高南低,存有万历三十七年(1609)、万历二十五年(1597)五月初十的两块城志。除城门洞及南墙上半部已拆除,其他墙体保存较好。抗日战争时期更名为小口,直至今天。
小口城堡的城墙用河滩鹅卵石码砌,白灰浆填缝,如今城墙部分坍塌,城池形状比较完整,城门也只剩下石基。城墙高3至4米,厚约2米,北部地势高的城墙在山崖石上非常有气势,南边地势平缓,南城墙平直有残缺,长约180米。东城墙走向较直,由平缓地到山坡上,长约120米。南城墙和东城墙在东南角合为一直角。而西北端是随山势地形筑砌的弯曲城墙,弯弧形城墙长约几百米,两道直城墙加一道弯弧城墙,形成一个近似前方后园的城堡,类似墓地。城堡南面设一座城门,后来把城门拆了,只剩下大门两侧的几层方条石基座。村里的关帝庙始建于元代后期,明清修缮过,2004年再次修缮,香火旺盛,内有非常有价值的梵文石刻。现在城堡内仍住有约三十户村民,大多是当年戍边将士的后代。
小口城堡又称“将军台堡”,城池因山就势,南临安达木河,北靠山,城堡座北朝南,恰似一把太师座椅外形。城里住一位将军所以叫将军台。它处在通往曹家路和通往遥桥峪的两股道的岔道口上,三股道的中心环节,地势比较高,以是军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以将军坐镇,囤重兵,而且住将军坐镇指挥,所以又叫将军台。以将军府为中间北面墙修在山顶上,南面随坡而下,城四周总长为546米,设一个南门。城门是砖石结构,城墙都是大块鹅卵石,如今除堡门及部分墙拆成豁口,大部城墙也算基本完好。
每个美丽的地方,大都有美丽的传说。长城的每座古堡,每个烽火台,每一座谯楼,甚至每一块城砖,都有着久远的传说。村里人说,小口城堡的这座山名叫卧龙山,当年那位将军修城堡时,据说城东北角压住了龙头,后来村里来了一位道人,在他的指点下,最终斩了龙头,才建起了这座城堡,这位道人就是微服私访的戚继光。这里的城门比别处的城门都要小很多,所以叫小口,那座城门现在只剩下几根沉甸甸的大石条了。
不过小口城堡确实建得独具匠心,它依山而建,随势而弯,前有住户,后有果园,就像古时大户人家的宅院一样。现在的城墙基本保存着它原来的样子,虽然很宽,但看上去更像老家的院墙,而且是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鹅卵石垒砌的,摸上去依然鲜亮光滑。很多人家的院落也是依城墙而建,高大坚实的城墙就是院墙,每当明月高悬,盏盏红灯点起,高墙之下,石桌围坐,或品茗或对弈闲谈,那不是家的温馨与安宁吗?不是平安和幸福吗?而这家园的背后,就是那道庇佑着我们的城墙,而在更遥远的山上,就是那道雄伟壮美的长城。是它,曾经挡住了多少烽烟战火,让我们在岁月中迎来了一个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那座山上,远远地就可以见到一座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谯楼,据说,那就是当年堡子里的将士执戈戍守的地方。
祖先们在建造长城时,心中也一定是充满了一份美丽的希望。在每一个炊烟升起的傍晚,小口城堡一片安然,金色的余辉洒满了山上那座精美的谯楼,映红了耸立的山岭与长城,也映红了小口城堡里温馨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