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2021-11-01 15:39:29)
标签:

远郊

也有

天主

教堂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老北京的故事(九八八)后桑峪教堂

 

提起北京的教堂,大家都会想到王府井教堂、西什库教堂、宣武门教堂、西直门教堂、圣弥厄尔天主教堂,崇文门、珠市口的基督教堂等等,这些教堂都在北京的城里,而且很有名气,是许多人圣诞节必去的地方。实际上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教堂不是这些,而是门头沟区桑峪村的天主教堂。

后桑峪天主教堂,在门头沟区斋堂镇后桑峪村。在四面环山之中,有座异国风格的白色哥特式教堂,格外抢眼。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后桑峪天主教堂——耶稣圣心堂。元代时已有外国传教士于此行医、传教,当时传教所仅为一间民房,建立了北京第一座天主教堂,是北京地区所存最古老的教堂,历史最久的教堂,规模较大的一座教堂

据史料记载,1294年后桑峪村来过两个外国传教士,元统二年(1334教友已经发展到100余人,开始正式修建教堂,当时也就两间而已,堂内有石狮狗一对,存于文物局,雌雄各一,其中雌狮狗身上刻有镇宅吉利、怀林得意的字样。元世祖还曾亲自前来观看弥撒。到了明代嘉靖十年(1531)就开始修建大教堂了,16.6米,宽10米。教堂大门上方匾额题有“万有真源”四字(就是现在看到照片上教堂大门上的那四个字),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教堂大发展,又向东侧扩建,为九开间,面阔30米,进深10米。可容纳四百余人。大门内的屏风上有一块匾,上书博爱为怀四字。教堂外用青砖包砌,内衬以石墙,高7米余,南墙辟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尖拱落地大窗,堂顶有白色尖塔。教堂内东部为祭台,西部为音乐楼,顶部为穹隆顶。不过很可惜,1939年教堂遭日军破坏文革时期教堂被毁。

后桑峪村的天主教堂没有华丽的外表,处处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但肃静的氛围又让你肃然起敬,不敢有半点冒犯。

桑峪村是一个全村都信奉天主教的村子。明代之前,桑峪村曾叫三遇村。后来因为村里桑树茂密成林包围全村,久而久之三遇村演变成为桑峪村。伴随着西方宗教的东进,后桑峪出现了天主教堂。这也是桑峪村从此有了前后之分的源头。后来,村民因为信仰不同开始分村而治,即前桑峪村和后桑峪村。1979年两村合为一村,统称为桑峪村。但是人们似乎习惯了过去的称法,至今还以前后相称。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将领卫立煌于髽髻山阻击侵华日军进攻时,曾将指挥部设于教堂内。

19888月后桑峪耶稣圣心堂正式竣工,831日傅铁山主教为后桑峪耶稣圣心堂举行圣堂庆典。翻建后的新教堂高耸的白色塔尖在雄伟的大山烘托之下感人而壮观。依山势修筑的一条曲曲折折的苦路,通向半山腰的圣母山,形成特有的气势。

1993年石惠文神父带领教友开始修复圣母山。1997年重修圣堂,新建高21米的钟楼。1998年集资32万元修建了教堂钟楼和教堂的装修,成为京西著名的教堂。1999年重建,并增修祭台。

全年开放:09:00-17:00

参观用时:1-3小时

公交线路:从六里桥南乘977路经27站到金顶南路,走40米换乘M11路,经45站到军响下车走890米到桑峪。全程84公里,用时4小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