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八〇二)肃清门

(2020-12-25 10:18:18)
标签:

重新

启用

元代

地名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八〇二)肃清门

 

老北京的故事(八〇二)肃清门

老北京的故事(八〇二)肃清门

老北京的故事(八〇二)肃清门

老北京的故事(八〇二)肃清门

老北京的故事(八〇二)肃清门

老北京的故事(八〇二)肃清门



肃清门是元大都城北的两个门之一,因大城西城墙北门方位代表深秋,故取秋风肃杀而肃清之名。其位于现明光桥的位置。

元大都城始建1267年,建成于1276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元年,徐达经理元大都,缩其城之北五里。城墙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至今可见高达十余米的城墙遗迹,俗称“土城”,即今天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西南小西门残址上即肃清门内,清嘉庆年间建有福庆寺,俗称小西门庙,为宝禅寺下院,供奉关帝、菩萨诸像,占地三亩,现无存。

肃清门见证了燕铁木儿的辉煌,自此,燕铁木儿权势日盛,军、政、监察大权尽握其手。北京城内曾有燕铁木儿生活的遗迹。据《燕京访古录》载,位于西城区北部小铜井胡同内,原有铜制井圈,外方内圆,上刻“大元至顺辛未秋七月赐雅克特穆尔自用”。明正德年间重修了小铜井。自清代始称小铜井胡同,曾为正黄旗地界。

元肃清门瓮城遗址位于海淀区明光桥西南隅,现为一街心花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大都城垣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尚存一段40米长的月牙形土山,西侧紧邻智慧大厦和明光小区,有虎皮石墙围护;东依西直门北大街,东南角建有公共卫生间一座;北侧即学院南路,有虎皮山墙围护,墙上镶嵌水泥制匾额一块,但没有任何字迹,只有填在里面的四块砖;南侧有铁栅栏作为街心花园的出入口。肃清门瓮城遗址内现有老国槐树五株,最粗者胸径约55公分;老榆树三株,最粗者胸径约65公分;另有老枣树五株,老洋槐树两株,小老侧柏树一株。

西北角也是一个小花园,里面有七八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是塔,不是碑,不是烟囱,也不是柱子,最多算是装饰物,调节这里的生态环境吧。

据《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在北太平庄街道办事处“小西门”暗目记载:“小西门因地处元大都西部肃清门(亦称小西门)而得名。民国初年一度名打鼓道。今尚存一段长40米的月牙形土山,是元肃清门瓮城残迹。据《元大都城坊考》:‘东土城之光熙门豁子或称红桥豁子,又与西土城小西门豁子遥相对称,亦与光熙、肃清二门相当’。昔日小西门地名泛指附近地带,东端在土城内,南端包括笑祖塔院及明光村部分地域……文物古迹除元土城遗址外,还有福庆寺,俗称小西门庙,庙为宝禅寺下院,建于土城瓮城券内,占地三亩,有房二十三间,现已为民居。有几棵古榆、槐,参差披拂,郁郁苍苍。”

竹梅老翁在《元大都肃清门》不仅详述了元肃清门瓮城遗址的史地考,及福庆寺所供奉佛像等,而且援引“肃清门外春草青……髙下不断如连屏……沟深路狭雪泥在,缓控瘦马仍竛竮”(元)吴师道描述当年肃清门外春寒料峭踏青西山的情景。

竹梅老翁还记述了元朝的统治虽然不过一百多年,但是围绕着最高统治权的争夺始终不断,经过拖雷系和窝阔台系的争夺,最后权力的中心转移到了拖雷系。元中后期,拖雷系之间的争夺就成了蒙古统治权争夺的主题,权臣拥立在皇位继承中发挥着显著影响,而“文宗之立,由雅克特穆尔(燕铁木儿)之力”。致和元年(1328)七月十日,泰定帝驾崩于上都,泰定朝的权相在上都拥立皇太子即位,是为元天顺帝。留守大都握有兵权的武宗旧臣、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等人发动绸缪已久的政变,奉元武宗之子图帖睦尔即位,是为元文宗。上都与大都的帝位之争逐渐演变成波及全国的“两都之战”。面对上都大军对大都地区形成四面进攻的态势,燕铁木儿富于谋略,勇决善战,集中精兵,往来奔驰救援,各个击溃,保卫了大都的安全,两都之战最终以燕铁木儿等人拥戴的文宗获胜告终。屠寄《蒙儿史记》:“燕铁木儿凯旋入自肃清门,都人聚观,汗召见,劳功赐宴兴圣殿”。宋濂《元史》记:燕铁木儿“是日凯旋入自肃清门,都人罗拜马首,以谢更生之惠……帝大悦,赐燕兴圣殿尽欢而罢,赐太平王黄金印,并降制书及赐玉盘龙衣珠衣、宝珠金腰带等物”。肃清门见证了燕铁木儿的辉煌。自此,燕铁木儿权势日盛,军、政、监察大权尽握其手。北京城内曾有燕铁木儿生活的遗迹。

《元大都城郭和城门》记载:元末,元大都城各城门外又增筑瓮城。《元史·顺帝纪八》载:“至正十九年(1359)十月庚申朔,诏京师十一门皆筑瓮城、造吊桥。”这是元廷在南方诸省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为保证大都安全而采取的措施。1969年,在拆除西直门箭楼时,发现被包筑在其内的元大都和义门(今北京西直门)瓮城。据门洞内元人题记,可知其建于至正十八年(1358),是以知在元顺帝诏建各门瓮城之前,实际已经施工。瓮城门残高22米,门洞长9.92米,宽4.62米。瓮城墙体表面敷以小砖;城顶地面铺砖,原应有门楼,估计是明初筑城时毁去。瓮城顶部正中偏西有两个小型蓄水池,池上覆盖凿有五孔的石板,是向水池注水的入口。水池旁有一流水沟,分三个漏水孔,穿过瓮城顶部而向下到达木质城门扇之上,这是专门设计用来阻止敌人焚烧城门的灭火设施。其设计之精巧,构思之绝妙,令人惊叹不已。在中国城市建筑史上,过去还没有这方面的发现。元大都和义门瓮城已被破坏,今已无存。

元肃清门瓮城遗址、北土城水关和土城沟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大都城垣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肃清门瓮城遗址不仅应有明显标识(附此名胜古迹的简介),并应在明显位置安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一座。墙上镶嵌的水泥制匾额正好可以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