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七二〇)内联升

标签:
古老北京衣食住行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七二〇)内联升






内联升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手工制作布鞋的生产企业,在西城区大栅栏商业街34号,以制作千层底布鞋而闻名中外,“内联升”为郭手书体。1988年在原址翻建了营业楼,营业面积1700多平米,外观具有清代的建筑风格,黄瓦红柱,描金彩绘,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内部装饰均显民族特色,店堂宫灯悬挂,货架仿古逼真。
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创始人赵廷,武清县人。他早年在京城一家制鞋作坊学做鞋,由于悟性极高,很快便学得一身好手艺。在积累了丰富的客户人脉和一定的管理经验后,赵廷决定自立门户。很快,在京城一位人称“丁大将军”的的万两白银入股资助下,创办内联升靴鞋店。慧眼独具的赵廷认为京城缺少专业制作朝靴的鞋店,于是办了一家朝靴店。利用人脉关系,为黄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
在那时,鞋,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衣服是生活必需品,起到遮羞保暧之用。鞋却不是,比起衣服,鞋可以叫做“奢侈品”了。
内联升创办之时,只做官员们穿的朝靴,走在了奢侈品行业的前沿。内联升最初的店址所在地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也不是寻常店铺可以驻足之地。内联升创办后七年,即咸丰十年(1860),东江米巷才渐渐成为著名的使馆区。
“内联升”这三个字既是字号,又是品牌。“内”指大内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宫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内联升产品百年不衰靠的是产品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早年间,《履中备载》是中国最早的“客户关系管理档案”,已被编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如今,服务对象变成了普通百姓,但“以诚相待、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却保持至今。
过去老北京人显富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内联升以制作朝靴起家,鞋底厚达三十二层。特色产品“千层底”鞋底每平方寸用麻绳纳八十一针到一百针,针码分布均匀。产品全部手工制作。内联升对来店做鞋的文武官员的靴鞋尺寸、式样等都逐一登记在册,如再次买鞋,只要派人告知,便可根据资料按要求迅速做好送去。一本详录京城王公贵族制鞋尺寸、爱好式样的《履中备载》由此而生。如今,鞋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普通百姓,但仍坚持对畸形或有特殊需要的予以定做,并可保留其鞋的尺寸及要求,满足顾客的要求。
1900年八国联军的炮火使内联升遭毁,被迫迁址奶子府。在袁世凯北京兵变的战乱之中,赵廷辞世,其子赵云书将内联升迁到了廊房头条,在劝业场的门口租了个门面。乱世之中,内联升目光开始由坐轿的转向抬轿的。轿夫们爱穿的洒鞋成为内联升的第二拨儿主打产品。这样的转变毕竟是不情愿的。即使身处困境,内联升还是不情愿太降格以求,就算生产了轿夫鞋,重服呢做成的轿夫鞋也不是随便哪个轿夫就能穿得起的。而内联升进一步降格开始做普通的女鞋和童鞋时则已经是解放以后的事了。
内联升是中国布鞋行业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千层底布鞋、毛布底布鞋分别取得专利证书。自产鞋的花色品种三千余种,形成了全方位的产品结构,以中高档消费群体为主,男女童均是目标顾客。他们销售主要以特色经营为主,突出自产品的传统特色,突出百年老店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和经营的个性化,共有分店、专柜点近百家。
1992年起“内联升”商标连续四届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著名商标》;
199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
2001年被北京市旅游局认定为旅游定点商店;
2002年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列入《打假扶优重点保护企业》;同年,内联升牌布鞋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中国名牌》;
2006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布鞋第一家”称号;
2007年被北京市政府列入重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布鞋行业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
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为“第29界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提供奥运赛事颁奖礼仪用鞋;
2011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01年,企业性质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成为了公司股东,内联升进入了发展壮大时期。今后,内联升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再创辉煌。
内联升在保护传统方面费尽了心思。2016年年底还把一层的柜台全部由开架改成了闭架。因为闭架才能让顾客体会到旧时的购物方式——隔着柜台,看好自己喜欢的鞋,然后对服务员说:劳驾您给我拿……相比于缺少了语言交流环节的现代开架销售方式,藏在老字号背后的百年传统对顾客来说才具有真正的吸引力。
中式时尚乘复古潮流强势回归,青花瓷礼服闪耀米兰秀场,祖母毛衣打入LV系列。2013年,内联升品牌创立160周年之际,在北京恭王府举行的内联升2014春夏鞋款发布会上,我们同样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脸谱、民族、水墨、大秦与青花,这五大系列是旧瓶装新酒,以传统元素为刚,再结合设计简洁、线条流畅的现代鞋型,即便是走惯了洋T台的时尚大模,驾驭起来也毫无隔离感;多彩、狂野、丛林这三个系列更让人眼界大开,时下流行的撞色与拼接已经巧妙的被设计师从服饰移植到布鞋上,潮流经典图样中的豹纹与蛇皮成为主打,蕾丝与皮革的材质创新似乎在宣告另一种可能:立足于中国本土的百年老字号,其品牌精神其实从未老过,它同那些属于欧美的经典奢侈品一样,历久弥新,可以成为当代人追逐热捧的潮流对象。
读罢此文,您觉得各地的“老北京布鞋”和北京有联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