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五六〇)圣公教堂·续

标签:
旧时教堂今天新用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五六〇)圣公教堂·续



































西城区佟麟阁路的圣公会救主堂建于1907年,是当时英国圣公会华北教区主教史嘉乐修建的一座“中西合璧式”的近代基督教新教教堂。
2019年关闭了很久的教堂,4月23日变身模范书局开始运营。模范书局是姜寻、邢娜夫妇创立于2014年的书店,以文学、艺术、戏剧、历史、社科书籍为主,秉承提供更好阅读空间的理念,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的书籍以及沙龙活动。
16世纪,英国王权跟罗马教廷闹翻了,决定不接受罗马教皇管理,于是就产生了新的教派圣公会,成为英国的国教。
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英军占领北京宣武门内区域,英国圣公会想在北京建教堂,他们相中了原为清政府邢部官员殷柯庭的私宅,便强行购置建筑教堂。1907年圣公会华北教区主教史嘉乐请人设计施工,修建了现在的教堂建筑,中华圣公会救主堂。1911年,经过在北洋政府登记,教堂建筑及土地正式成为中华圣公会教产。1949年后圣公会逐步退出中国大陆,中华圣公会救主堂成为北京电视技术研究所库房,90年代港资企业收购教堂建筑,经过整修成为该公司的办公场所。
据说,书局的创始人男的是诗人,女的是作家,天津人,她经常徜徉在天津的教堂之间,萌生了“能不能用教堂的空间做一家书店?”的想法,经过长期的沟通洽谈,取得了圣公会教堂的经营权,再经过精心设计装修,模范书局诗空间诞生了。
修旧如旧,推陈出新是模范书局诗空间的风格,建筑代表了复古主义风格,建筑材料选用中式的青砖、灰筒瓦使得教堂整体风格颇具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但建筑平面以及细节的处理却均为典型的欧洲建筑风格。堂内装修漂亮,高耸的穹顶、高高的书架、漂亮的五彩玻璃窗、复古的木地板,石雕上摆放着推荐的书籍。教堂深处则是喝茶和点咖啡小憩的区域。模范书局诗空间目前主要经营古典文史、诗歌、艺术类书籍和作家签名书。话是这么说,可是这里还是看书的人多,买书的人少;旧书是看的,新书是卖的;静坐、小声聊天的人多,喝咖啡、饮料的人少。别看生意不佳,服务员说,政府有补贴。
过去这里是对神权和教义肃然起敬的地方,现在是对知识和真理肃然起敬的空间。
虽然开放了教堂,可是院子西部不能走过,院外的大门上写着: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电视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