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六二一)建宁公主府

(2020-05-07 21:40:13)
标签:

不拆

不建

也不

修理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六二一)建宁公主府

 

建宁公主府在西单北大街汉光百货商场北边小石虎胡同,站在汉光百货出口的过街天桥上,有一片围挡,里面是一片青砖瓦舍的明清老宅,在这不足200米的胡同里藏着沿袭数百年的宅院,也见证了明清两朝的兴衰。

在西单的堂子胡同和小石虎胡同之间,有一处灰土瓦硬山顶的深宅大院。这座古宅在清朝时期,由于它的主人是建宁公主,曾经一度极为奢华。

清初,这里是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因清皇太极的十四女即恪纯公主下嫁给吴应熊,这里一直被人们称为驸马府,又称建宁公主府、恪纯公主府。

建宁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是康熙帝的姑姑。皇太极十四女于顺治十年(1653),由孝庄皇太后证婚,公主下嫁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雄。建宁公主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四年(1657)晋封为和硕长公主。顺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成婚,其实是政治联姻,婚后,吴应熊以额驸的身份留居京城,实为朝廷人质,顺治十一年(1654)授三等子爵,顺治十四年(1657)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恪存公主府在康熙年间,成了右翼官房。雍正三年(1725)改为右翼宗学。清雍正时订立了宗学制度为清制,凡清显祖塔克世(努尔哈赤的父亲)的直系子孙称为宗室,因系金黄色带,又称黄带子。宗学就是为宗室子弟设的学校,规定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及闲散宗室弟子,年十八岁以下者都可入宗学读书,学习满汉文字、经史、艾艺等。八旗学校在清末分别改为中学堂、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八旗名目取消,学堂改为学校,各族学生均可入学学习。逐步演变为日后的中小学。

当时清廷实行崇满抑汉的策略,权力和荣耀集中在满族大臣的手中。汉臣不管多优秀,却总是被满臣排挤,在朝廷上更是不被看重。

然而,建宁公主的额驸偏偏是一位汉人。且这桩婚姻还是顺治帝赐婚,孝庄文皇太后主婚的,由此可见,这桩婚姻极受重视。这个汉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面子呢?原来他是吴三桂的儿子。吴三桂是明末名将,英勇善战,在军事上很有经验。

然而随着李自成进京,明朝灭亡后,由于李自成的属下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吴三桂以此为借口,投降了清军。放清军入关,最终清军取得中原。此后,吴三桂在剿杀大顺军及南明政权的时候,更是异常勇猛,立下了不世之功,深得清廷信任和器重。在他打下云南后,封他为平西王。让他率兵镇守云南,以稳固清王朝江山。

但是,终归是异姓王,又是汉人,清廷还是多有忌惮。于是,极力对他进行和亲。赐婚公主,让他更加荣耀显贵,对清廷感恩戴德。并借联姻的机会,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在京城,当作人质,以达到控制吴三桂的目的。所以,在顺治的安排下,十三岁的建成公主,和吴应熊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自此,建成公主才离开皇宫,和吴应熊住进了被铺陈得金碧辉煌、焕然一新的公主府。婚后,身为额驸的吴应熊,受到了清廷的不断加封和礼遇,建成公主也封号不断,一时二人极为显贵。

这番锦上添花的行径,当然不是顺治看在妹妹建成公主的分上。而是做给远在云南的吴三桂看的。让他知道,朝廷不仅重视他,还对他的儿子和儿媳也是极为看重。其目的自然是要他对清廷继续效忠,不要有造反的想法。

建宁公主和吴应熊一再得封,身份显贵,生活更是锦衣玉食。因此二人婚后相敬如宾,感情也非常深厚。后来,建宁公主又陆续生下了吴世璠和吴世琳。这无疑给家里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两夫妻也因此更加恩爱。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到康熙亲政后,建宁公主却遭遇了人生大不幸。原来,康熙认为三藩拥兵自重,是个很大威胁。但是,在云南做着土皇帝的吴三桂,绝不愿意将权力拱手相让。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吴三桂扛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发动了叛乱。

吴三桂在叛乱之前,曾派使者秘密进京,想把吴应熊带回云南。但吴应熊一方面不愿意妻离子散,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最终没有听从吴三桂的劝说离开建宁公主。不过,他还是把康熙要撤藩的消息,提前告诉了使者,并将长子吴世璠交由使者带走。

吴三桂发动叛乱后,平南王尚之信和靖南王耿精忠也立刻遥相呼应,一时各地纷纷响应。清廷大为恼怒,一方面对尚之信和耿精忠多有安抚,另一方面倾巢而动主攻吴三桂。当然,曾是帝王坐上宾的额驸吴应熊,也受吴三桂连累,成为逆臣贼子,被清廷凌迟处死。而他和建宁公主所生的儿子吴世琳,亦同罪处死。

在吴应熊和吴世琳被处死前,建宁公主曾哭求康熙帝免其死罪。但在政治面前,哭求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最终,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和儿子先后被处死。三藩之乱平定,康熙帝的皇权得到了巩固。康熙很同情建宁公主的遭遇,多次下诏抚慰,后来也称,吴应熊的死是受叛寇所累

但人死不能复生,在偌大的公主府里,建宁公主再也不能看到丈夫和儿子们的身影了。在建宁公主剩下的岁月里,清廷渐渐将她遗忘。康熙四十三年(1703)建宁公主最终在悲痛和寂寞中悄然死去,时年六十三岁。公主是清朝活得最长的公主之一,公主“独守空帏”,在此院中生活了近半个世纪。

公主去世后,公主府也一度空置,无人打理,杂草丛生。据说在夜深人静时,常能听到院子里传来阵阵丝竹,抑或有女人悲声吟诗,或悲泣呜咽。本来,世人对建宁公主的命运便极为同情,再加上种种关于公主府的鬼魅传说,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公主府闹鬼的事越传越玄。

清代中期,大学士纪晓岚还将公主府闹鬼一事,收录在了《阅微草堂笔记》中。这无疑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纪晓岚描述:“袭文达公赐第在宣武门内石虎胡同,文达之前为右翼宗学,宗学之前为吴额驸(吴三桂之子)府,吴额驸之前为前明大学士周延儒第,阅年既久,故不免有时变怪,然不为人害也。厅西小房两楹,曰‘好春轩’,为文达燕见宾客地,北壁一门,横通小屋两极楹,童仆夜宿其中,睡后多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者。”直到民国时期,还有客人在此猝死,宅主人被刺身亡,好事者沸沸扬扬,传为北京几大凶宅之一。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裘氏后人将此宅院出售给安徽潘氏。所以从清朝中期,公主府便成了一座让人谈之色变的鬼宅。

今天,我转了半天,连门都没看见。猜测一片空旷的旧房子里靠东面的应该就是建宁公主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