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的变迁
(2020-03-25 11:10:54)| 标签: 挂历变化看到发展 | 分类: 人微言轻 | 
日历的变迁
群众居家过日子,哪家也离不开日历。改革开放这些年,我们家的日历也随着生活的不断富裕发生了一些变化。
1978年以前,普通人家,家家都有一本日历,北京俗称“月份牌”,过一天撕掉一页,从小到大,我妈妈家、我的家都是这样;别人家也是这样。每年年底市场上大小日历销售红火,但是都是中规中矩的,绝没有黄历,没有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什么“诸事不宜”、“宜嫁娶”之类的。不过从那时开始,北京市里也出现了印刷精美的十二页“挂历”,一般是祖国各地、世界各国的优美景色。但是,那时我们在北京远郊区,春风不度玉门关啊!
1982年,我们家有了第一本挂历,雪白的墙上醒目的挂上了各地风光的挂历。笑意写在脸上,幸福留在心间。不光我们自己家高兴,邻居们也十分羡慕。这是我大表姐特地给我留的,我也是感到喜出望外。从此,日历就从我们家消失了。这一年,我调回了市里,年底我自己也搞到了一本新的挂历。后来,我主管业务,每到年底得到的挂历也是琳琅满目,留下几本我喜欢的,其余的分给大家。其间还有书历,可是我们家没有书房,只有一张圆桌,吃饭、学习都是它,要书历也没用。
1994年,大女儿做了老师。每到年底也有人给她送挂历,她也会留下喜欢的拿回家。老伴始终惦记她的姐姐、外甥,每年都要把我们拿回来最好看的挂历送给他们,还说这是最不好看的。我和女儿也没办法。后来我们再有喜欢的,不拿回来了,放在单位收着,等过了春节再拿回家里挂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呀!我们出不了国,在挂历上看看世界各地风景,也是小小的满足。
1998年,我下岗,每人再送挂历了。女儿还有挂历,可以还有可以看的。这期间挂历的内容也有所变化,大美人的不再畅销了,好在我们从来也没喜欢过;挂历的页数也逐渐发展成六页的了。大本的挂历也向台历变化。这时候又兴起了皇历,一些人重新信奉迷信,婚丧嫁娶都要看看。
2004年,我到杂志社做了编辑,挂历、台历、年历画页都不成问题了。老伴照样惦记她的姐姐、外甥,只要我们家有,肯定给他们,哪怕我们家没有了。
2013年,我又一次退休了。虽然台历、年历画页一直都有,挂历却没了。我们也不太需要了,简单的知道日期就可以了。
今年2020年,我也从一名中年人成为一名老者,时间随着挂历一本一本的从我的生活中走过,其中有欢乐,也有忧愁,但总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没有遇到战争、逃难,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也在相对平静中度过了大半生,知足常乐吧!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