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的名贵大米(六八)奉新红米

(2020-03-19 11:02:53)
标签:

江西

宜春

奉新

贡米

分类: 食品博览

我国的名贵大米(六八)奉新红米

 

红米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南方多省均有种植,其中以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溪乡的红米历史最为悠久,也最为有名,是当地农家世代相传的珍稀优质米品种。澡溪红米由于单产较低,历来种植面积很小。目前,全乡仅在九仙、澡面等村有小面积栽植,年产五六千斤。

奉新县素以“贡米产地”、“优质米之乡”而闻名,奉新红米作为江西奉新县传统名贵品种,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食味香甜,柔软可口,素有贡米之称。早在《宋史》和《天工开物》中都有记载,选作贡品进入宫廷。其有品名为“穿山红”和“柳条絮”。柳条红米原产于奉新县澡溪乡,据《奉新县志》记载,柳条红自明朝就以珍品之名进贡皇室,故有“奉新贡米”之誉,新中国成立后也曾直供国宾馆使用。

奉新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三面环山,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势西高东低,随着地形变化,气温由东到西递减,降雨量由东到西逐增,东西干湿明显,南北温差较小,年均气温17.3度,年均降雨量1600多毫米,无霜期26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1800多小时。奉新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水稻生产,素有贡米产地等美誉。

柳条红品种全生育期160天,株高120~136厘米,株型松散,剑叶细长,长约40厘米,穗长21.7厘米,每穗粒数80~90粒,结实率80.6%,千粒重23克,粒形细长,颖色淡褐或黄,有芒或无芒。由于柳条红植株高大,不耐肥易倒伏,1973奉新山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矮秆抗倒伏的新品种,名曰奉新红米。柳条红米呈糯性,米粒细长整齐,无腹白,色泽红艳,香甜柔软,食味可口,冷时软而不粘,属于红米型优质米。由于其栽培在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独特的山区、丘陵,且以施用农家肥料为主,生长期较长,故米质较好,营养价值也较高,其直链淀粉含量19%,蛋白质含量达8.48%

奉新红米由于其栽培在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独特的山区、丘陵,且以施用农家肥料为主,生长期较长,故米质较好,营养价值也较高。抗倒伏的新品种奉新红米株高8790厘米,降低了株高,穗长20厘米左右,单穗结实80120粒,最多达150粒,每穗增加了粒数,也增加了千粒重量,千粒重2528克,籽粒呈金黄色,大而饱满。茎秆粗壮而坚韧,分蘖力中等,主茎有总叶数1617片。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寒、耐肥、抗倒伏,较抗病虫害等特点,在栽培上无特殊要求,凡能种植水稻的地区均可栽培,缩短了生长期,全生育期为125150天左右。

无论哪一种红米,米质都较白米差。过去山区的稻谷加工条件差,基本上靠杵舂米,红米稻皮坚韧,加工出的米较粗糙,食用时很难咽吞,被富人视为次等粮,只有贫苦农民食用。在宜春市以南的井冈山也产红米,井冈山区日照时间短,气温、水温相对较低,只有一年一季的红米稻适于这种环境种植生长,故井冈红米又名高山红。井冈山革命时期的红军吃的就是这种米,所以才有了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这首著名的红军歌谣。因井冈红米是一季稻,亩产量不高,历来种植面积很小,产量也很低。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井冈山基本上都换上了白米稻种,只有少数山高水冷的冷浆田里还种了一些红米稻。随着旅游事业的兴起,红米作为本地的一项特产专门生产。随着机器加工的普及,现在经过精细加工的红米质量也大大提高。

奉新县水稻土是紫红色泥页岩母质发育的土壤pH值在5.5-6.5间,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中等偏高,全氮比较丰富,境内河网密布,灌溉齐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宜水稻的生长。

近几来,奉新县种子管理局为了挖掘传统特色红米品种资源,组织农业专业技术小组强力攻关,从单株选择、选育淘劣、株行鉴定、株系比较、混系繁殖、海南加繁等措施,筛选出较好的红米种“穿山红”。今年到赤岸镇沿里村老居组繁殖面积200亩,为了确保大面积产量成功,局指派二名专业技术骨干负责,从播种、育秧、大田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预防、后期收割等全程跟踪服务。根据种粮大户张世焱种植“穿山红”面积六十亩,共收红谷30378.6公斤,平均506.3公斤,其中最高一处三亩丘田单产达到523.6公斤,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增效。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加强推广力度,抓好、抓实高产技术培训和良种配良法零距离服务,力争使我县特色红米贡米产业做强、做大,实现新突破,创新特色,再上新台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