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名贵大米(五六)关庙山贡米
标签:
湖北宜昌枝江贡米 |
分类: 食品博览 |
我国的名贵大米(五六)关庙山贡米
关庙山贡米产在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县级市问安镇,关庙山贡米三颗米就有一寸长,应该属于籼米的范畴。它是长江冲积平原沃野生长出来的传统稻谷,历史可追溯到六千年前。品种独一无二,生长环境得天独厚。无金属残留,无农药残留,
汉平原是万里长江冲积而成的平原沃野,而枝江问安镇则是万里沃野的滩头镇。镇上的关庙山村盛产水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关庙山贡米又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有很多种,都与三国故事有关。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结拜三兄弟在襄樊、新野一带被曹操打败,关羽张飞将刘备甘、麋二夫人救出安置在万安寺今枝江市问安镇躲难。日常生活由关羽、张飞安排,并在当地关庙山一带采购大米等生活用品供甘、麋二夫人受用。甘、麋二夫人见大米光泽晶亮、扑鼻芳香、柔软可口、余味绵长,连称“好米!好米!”问道:“此米哪里所产?关羽回答:“回嫂嫂,此米土生土长,关庙山一带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质优良、系原始部落传下谷物良种种植至今,故而美味也!”
甘、麋二夫人安居万安寺,关羽、张飞居住军营,隔半月一次向二嫂问安,安排好食物。连日数月,甘、麋二夫人脸色红晕、精神焕发,更加靓丽。刘备见后,纵然大喜,双拥爱妻,喜笑颜开道:“如此战乱,双爱妻还养得如此娇艳美丽!何故?”甘、麋夫人齐声回答:“有夫君英勇抗敌,有义弟无微不至,有关庙山米养颜,有万安寺作后盾,何不悠哉!美载!”刘备欣喜若狂,誓言:有朝一日,做了皇上,一定纳为朝廷贡米。
时隔数年,东汉灭亡,三国鼎力,刘备心想事成。曹操、刘备、孙权三分秋色,刘备做了蜀国皇帝。命宰相诸葛亮在湖北关庙山一带征集皇粮作为朝廷贡米。
关庙山的大米到底是不是贡米,传说已无法考证。但关庙山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却是有据可考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考古学家们在问安镇发掘出距今约六千年到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关庙山古文化遗址,其中较好地保留着加工粮食的石杵、陶箕。最神奇的是,遗址里还完好地保留着四千多年前的稻谷壳。可见那时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比较完善,并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产量。
关庙山贡米米粒细长且垩白米率低,晶莹透明;蒸煮时米香浓郁,煮熟后,外观油光,米粒完整,食之稍有甘甜感,温柔润滑,有适当的黏性和弹性,冷饭不回生。理化指标:贡米中垩白度≤2%、支链淀粉含量23%~25%、蛋白质含量12.7%~13.5%。
宜昌施杨工贸有限公司是这个产品唯一出品人。公司董事长施昌锦是农民出身,祖祖辈辈对稻谷有着传统的痴迷。他告诉我们,关庙山贡米的特点是品种非常纯正,从稻谷中选取颗粒饱满的谷子,一代一代留种相传。如今的关庙山稻谷,还传承着四千多年前的基因。正是因为坚持不杂交、不变种,关庙山贡米的亩产量至今不到400公斤。为了保持发扬关庙山贡米的优势和特点,枝江市还引进了一个院士工作站,专门针对关庙山稻谷进行改良。
现在,关庙山贡米总产量约2500吨。施昌锦取出一碗现场烹煮,他先将米浸泡了二十分钟,然后放入电饭煲内,水刚刚浸过米面。电饭煲开关跳停后,他揭盖将饭翻抄了一遍,然后盖上再煮。再次跳停后揭盖,米粒晶润清香宜人。正应了那句民谣:“关庙山米两头尖,一人吃饭两人添。”
“关庙山”有机贡米连续多年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公司多次被湖北省、宜昌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6年公司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11年被湖北省工商局评为消费者满意产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