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五八三)安徽会馆

(2020-01-31 11:56:23)
标签:

重新

修缮

古老

建筑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五八三)安徽会馆

老北京的故事(五八三)安徽会馆

老北京的故事(五八三)安徽会馆

老北京的故事(五八三)安徽会馆

老北京的故事(五八三)安徽会馆

老北京的故事(五八三)安徽会馆

 

安徽会馆在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路北门牌三号、二十五号、二十七号。是旧时北京的著名会馆,原为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这儿有“京师第一会馆”之称,是京剧发祥地的唯一文物见证

整条胡同建筑风格较为统一,站在胡同东口,仰头便能看见几处院落的院门或房脊两端翘起的蝎子尾及挂花平草。顺着胡同一直向西,沿途屡有惊喜从墙头瓦楞间冒出,精致的镂刻和繁复的花纹图饰为这硬邦邦的建筑平添了几分柔美和细腻。

清同治五年(1866),安徽籍官员吴廷栋等七十五人倡议兴修安徽会馆,清同治七年(1868),以李鸿章为首的安徽籍官员和淮军将领捐款集资,并于清同治八年(1869)二月开始修建。同治十年(1871)八月会馆落成,耗银三万三千三百五十两,洋钱三百一十八元。

此后,又分别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和清光绪十年(1884)五月进行两次扩建。建成后的安徽会馆占地9000多平方米,共有二百一十九间半馆舍,其规模居在京会馆之首。北起八角琉璃井,南止后孙公园胡同,东达唱厂甸,西与泉郡会馆为邻的宏大规模气度非凡。

清光绪十五年(1889),因西邻泉郡会馆燃放鞭炮失火,安徽会馆大部分馆舍均毁于火中,于同年八月重修。重修后的安徽会馆规模较之以前更为宏大。与普通会馆不同的是,安徽会馆既不是专为进京赶考的举子设立的试馆,也不是促进工商业发展的行业会馆,而是专供安徽籍淮军将领和达官贵人在京活动的场所。

会馆分为中、东、西三路庭院,每路皆为四进。大门位于中路前端,面阔五间。正房文聚堂内悬挂书有皖籍中试者姓名的匾额。套院中有祭祀朱熹及历代名臣的神楼。戏楼是中路规模最大的建筑,系旧时北京四大会馆戏楼之一。东路为乡贤祠,有思敬堂、奎光阁等建筑。西路为接待用房。北部原有花园,面积1300余平方米,有假山、亭阁、池塘和小桥等,现仅存一座碧玲珑馆,李鸿章曾在此接待过朝鲜使臣。会馆建筑除花园已无存外,基本格局保持尚好。

这里连环套院,三进院落通达各屋。据清光绪年间《京城安徽会会馆存册》记载,安徽会馆分为中院(正院)、东院和西院三部分,开有三道大门,内有中夹道、西夹道将三套院落分开,夹道间开的门又将院落连成一体,无论从哪道大门进去,都能通达各处。

会馆中院为五进院落,第一进为文聚堂,共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三间;第二进,中厅罩棚,正楼五间,东西套耳房一间;第三进斯文在兹,即神楼,供奉着闵子、朱子神像;第四进为碧玲珑馆及戏楼;第五进则是后院大花园,园中置有假山、亭阁、廊榭、池塘、小桥等。

东院第一进为奎光阁,供奉魁星神像;第二进为思敬堂,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三间;第三进龙光燕誉,共五间,左右厢房各两间;最后设有厨房。西院则为三进院,每进院落均为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三间。

这里蜿蜒曲折,贯穿走道犹如迷宫。后孙公园胡同二十五号院门口蹲着两只已遭毁损的石狮子,这是安徽会馆的中院正门,当年气宇轩昂的朱红大门已破败不堪,只剩下左侧半扇门,右半扇则被改造成民房南墙。

原本为安徽会馆中院(正院)的二十五号院,如今只是一个一进的大杂院,院中凌乱搭建着各家各户的厨房。与之毗邻的二十七号院则是此前的会馆西院,规整的四合院亦无踪可循,同样被各家搭建的厨房、储煤间等分割得支离破碎。唯有北房泛黑并露出裂痕的梁柱和糊着白纸的木格窗户积淀着沉寂和沧桑。院东面的走道就是西院夹道。实际上这不能称为走道,只是沿着房屋走向留下的空隙,因而蜿蜒曲折,如同在一个简单的迷宫中行走,最终可通向会馆戏楼所在的巷子。

安徽会馆的地位和规模,从如今后孙公园胡同二十五号院门口的两只石狮子雕像就可见一斑。在旧京通常只有王府的大门前才能放石狮子雕像,而安徽会馆正门也有这样一对,足见以李鸿章为首的皖籍京官势力之强大。

会馆正门里有扇影壁墙,两端分别有滚枕石,相当于圆形的抱鼓石。后来在此处修建了防空洞,不料防空洞塌陷,这对滚枕石也随之陷入,但愿在修缮安徽会馆时能让滚枕石重见天日。

1984年,安徽会馆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由原宣武区政府出资对会馆戏台进行修缮。2006安徽会馆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8月对戏楼等主体部分进行了修缮。目前,经过搬迁、维修已经重新对外开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