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五五四)健锐营

标签:
历史地名只留遗迹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五五四)健锐营
清朝的八旗禁卫军是护卫皇城安全的,战斗力比其他的八旗兵要强许多,八旗禁卫军由火器、健锐、神机、善扑四营组成,都是各怀一技的特种部队。
火器营因其士兵以火器(鸟枪、子母炮等)为武器而闻名;神机营俗称洋枪队,他们装备比火器营更先进,装备的是洋枪、洋炮;善扑营最初是康熙帝为对付鳌拜而建立的一支清廷内卫部队,初以摔跤少年为主,后来成为皇帝的近身侍卫,从军者都是精于技击的武林好手。健锐营最初是为拿下大小金川而训练的一支负有特殊任务的精悍部队。健锐营又名云梯营,创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一年前,由于藏族土司发动叛乱,乾隆命令四川总督张广泗出兵金川,是为第一次大小金川战争。战争初期,当土司依靠当地传统的碉堡守卫,令清军束手无策,伤亡惨重。
为了拿下这些城堡,就得需要专门的攀爬高手。为此,清军从驻守北京的八旗兵士中选拔优秀者,针对藏地碉堡的特点进行专门的云梯竖架与攀爬攻城训练。最初人员为三百名,均为八旗子弟。但是,仅靠一支三百人的小部队远远不能满足征讨金川的需要,后来,慢慢增加到三千人。这支云梯部队就是健锐营的前身。
经过一年特训的云梯兵开赴金川,战事很快平息,随后,云梯部队改编为健锐营,驻扎在香山山脚下,成为清朝禁卫军中一支特殊的部队。
香山健锐营八旗营房位于正黄旗小营偏北侧。按照上三旗下五旗的等级地位,规则地拱卫着香山一带地方。上三旗在马鞍山,金山右侧,镶白旗、正蓝旗沿着金山左脉设营,正红旗、镶蓝旗、镶红旗沿着金山左脉凤凰山设营,正黄旗有南营、小营之分,镶黄旗有南营子、北营子、西营子和新房子四处,正白旗有营里营外之分,满洲八旗营房和汉族村落相间排列。有营房三千五百三十二间,碉楼六十八所。
健锐营在大小金川之战、大小和卓之战、平定台湾林爽文、庄大田起义、库仑之战等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健锐营又称健锐云梯营、飞虎健锐云梯营、香山健锐营,是清八旗禁卫军中一支具有特种部队性质的部队。是从前锋营与护军营中挑选年壮勇健者,多为云梯兵。
健锐营常规编制两千人左右,依照旗份分为左右两翼,营内士兵主要由满族子弟构成,此外健锐营编制中还包括一支由大小金川之战中投降的藏族军士及其后裔构成的苗子营。清朝灭亡时,健锐营也随之解散,前后存世一百六十三年。
演兵场西南曾有座敕建实胜寺,早已无存,不知毁于何时,现仅存一碑亭,重檐歇山顶,黄瓦红墙,四面开门。亭内有一座方形碑,上边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碑文,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健锐营的战功,在香山健锐营驻地旁的实胜寺留下数统御制碑,碑或拓片存留至今的包括敕建实胜寺碑记、实胜寺后记、实胜寺诗刻等。敕建实胜寺碑记又称前记,碑文记录了健锐营在第一次大小金川战争中的功绩;实胜寺后记又称后记,记载了健锐营平定大小和卓之战的战功;实胜寺诗刻则记载了健锐营剿灭台湾林爽文起义的战功,这些碑文成为研究健锐营历史和清朝军制的珍贵史料。此碑为汉白玉材质,碑体巨大,号称“西山碑王”。北城楼内的卧碑碑文是此碑的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