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四八〇)松棚挽翠

标签:
明代八景选择修复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四八〇)松棚挽翠
旧时平谷旧八景是在的七十多个村庄县域内,今天由于区域的扩大,在旧八景之外,平谷境内还有几处景点值得介绍。
松棚挽翠为明朝时的怀柔八景之一。清康熙六十年(1721)《怀柔县志》记载:“松棚庄崇惠寺,有古松甚大,浓荫广覆如棚,庄以此得名。明时有监军中贵许某爱其奇古,设木阑以护之,并重修寺宇,游观日众。有欲将此松移献禁苑者,因其根盘结亩计,难于移取,乃止。今寺久圮,松亦不知斫伐于何时。惜哉。”崇惠寺,当地人又称松棚寺,位于村西,坐北朝南,遗址东西长约百米,南北宽约八九十米。应该是佛教庙宇,但建于何时、有几进殿堂、供奉什么佛像,当地人都不清楚,村里的老人也没见过,更不知毁于何时,只是历代口口相传而已。
汉代在此设驿站,称松峪传舍。后聚落渐扩,到金、元时期称松棚铺,建有崇慧寺,寺前有巨松一棵,浓阴广覆如棚,占地亩许,树冠呈伞棚状,故名松棚,清代铺舍撤销,聚落为松棚村。1946年3月由怀柔县划归平谷。松棚村坐落在阳坡峪山脚下,每到雨季,山崖缝隙有泉水流出,也叫龙井峪。龙井峪植被茂盛,景色苍翠怡人,有“松棚挽翠”之称。
据说那棵大松树把山门连带大殿都遮上了,可见松树之大。而从记载“根盘结亩计”,亦可见松树之古。明万历时的《怀柔县志》所记,寺松尚在,且收录多篇吟咏的诗歌。如:
年年不改旧岁寒,地抵根将百亩宽。
鸟不敢牺蚁不集,神灵守护凭苍官。
诗虽有夸张,但还是写出了松树的气势。自明万历至清康熙(1573-1722年)时,不过百余年光景,庙宇已毁,松树已伐,一切竟荡然无存了。是否以后又有复建,不得而知。当地人记得遗址上有一节带有复建,不得而知。当地人记得遗址上有一节带棱的碑,各面有字,上有碑帽,下面有座。这应该是经幢,一般是八棱,多为辽金遗物,据此,崇惠寺或建于辽金时期。
松棚村在刘家店镇,距道教圣地丫髻山二里,自古为京东香客到丫髻山朝山敬香必经之地。东南距平谷城区17公里,南距刘家店镇政府驻地3公里,村东有路通密(云)三(河)公路,交通便利。村域面积3.3平方公里,聚落呈正方形,地势西高东低。
崇惠寺废弃已久,只有明代诗文留存于世:
题松棚
明·马文卿
潇寺清森一任空,殿前惟见护佛松。
要连琥珀通泉窟,枝挽曲屈盘卧龙。
翠盖擎天常绵障,青萌铺地多云封。
老僧几度修斋事,久向禅关作龛龙。
由世界休闲组织(World Leisure)举办的2020平谷世界休闲大会准备以“休闲提升生活品质”为主题,以“承办一届成功的世界休闲大会、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形成一个支柱产业”为目标。作为分会场的刘家店镇,希望借势世界休闲大会,复兴丫髻文化盛景。笛东设计团队在“松棚挽翠”恢复巨松浓荫、广覆如棚。提升后营造曾为明代怀柔八景之一的历史韵味景观氛围。
最迟明年,我们就可以看到崭新的“松棚挽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