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2019-02-06 10:19:20)
标签:

平谷

八景

尚不

完善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老北京的故事(四七九)将军古石

 

平谷八景是封建70多个村庄县域内的景色,现由于区域的扩大,在旧八景之外,平谷境内还有几处点,值得介绍。将军古石松棚挽翠应该首先介绍。

先说将军古石2002年出版的《明清皇家陵寝》一书中“东陵八景”就有此景。“陵区的后龙有一将军关,在清东陵西北,关门内有一块高约丈五的巨石,形同一位头戴兜鍪、身披铁甲的将军,精神抖擞地守在关口,民间把这块石头称为‘将军石’。关城也因此而得名‘将军关’。”“后龙”,即是东陵的后山群山之中的雾灵山,称为陵寝的后龙之脉。其实此景就是将军关。将军关为明代万里长城进入北京段东端的第一座重要关口,“永乐年建正关水口”。

据民国时的《蓟县志》记载:“将军石在将军关村北之阳,石高三丈六尺,兀然矗立,形基壮伟,上刻‘将军石’三大字,为明成化参将王杞书,关遂亦以此石之名名之。”所记与上述《明清皇家陵寝》书中略有不同。现在,将军关城垣遗址及将军石尚存。

将军石关又称将军关,在平谷区东北约40公里的明长城线上,在金海湖镇将军关村西北隅,是万里长城北京段最东端的一个关口。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明隆庆三年(1569)又经边总戚继光重修。一称因建关前此谷口曾由都司将军把守,因此得名。又称因附近有块巨石,通称将军石,以石得名。石长城已走过了600多年的沧桑岁月,经历了历史和新时代的变迁,站在长城的城楼上仿佛还依稀感受到当时战士们金戈铁马誓死保护疆土的喊杀声。

该关隘口东西两面依山,中卫平川谷地,将军关石河常年不断,从北向南而流。山上植有松、柏和野生的椿、榆及灌木草丛。此关地处两山相峙的谷口,山峦重叠,长城蜿蜒山巅之上,谷口地势开阔无遮无障。形势险要,为要冲之地。关北8.5公里之兴隆县陡子峪,关南10公里直上营(又称将军营),东南10公里至彰作里关,西北15公里至黑水湾寨,关左右各建墩堡座驻军戍守。东侧上岗上设关城一处,并列城楼座,中高约丈(约13米),左右次之,周长三十丈(约100米)为砖石结构,楼分层,上层有垛口,中空四壁有箭窗,底层驻兵戍守,有券门个,高宽约丈(约3米),可通骑往来。城下为屯兵营寨,明代设都司驻守,清代改由把总卫守。内墙有券门可出入,门南为演武场,正关东侧是水关。现存水关东侧一座敌楼台基和一段城垣。券门南侧有巨石一块,高6米,兀然矗立,为守关将军点兵处和指挥台,通称将军石。明初有位都司将军,曾登石布阵,打退过两千名来犯之敌的次进攻,大获全胜。明成化元年(1465)参将王杞曾在此石上刻“将军石”字,以示纪念。城楼和墩堡、营寨早已拆毁,巨石尚存,字迹不清。

将军关段的长城最早由北齐用石块修筑,明朝的时候重新修建,加砌了烽火台,是北京仅存的唯一一处石砌长城。关口东部城墙至今还在,上面有一座敌楼为正北楼。如今的将军关段城墙得到了修复,城楼上比较平坦。站在城墙上可俯瞰周边美景,远眺对面的青山。

金海湖镇将军关村古村遗址距平谷城区23.4公里,面积约3平方米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将军关村内主要道路“十字街”鹅卵石铺成,街北原有别具风格的鼓楼,故又称鼓楼街。古村内原有寺庙祠堂多处,如望海观音、南海观音庙、山神庙、关公庙等。此外在古村北部原建有钟楼一座。还有明代石长城遗址、抗日战道、险关峡、老庙宇等景观。村南距将军关关城约1500米处原建有进关牌楼,造型高大雄伟,是旧时将军关村的重要标志物。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的古村界限已较模糊,庙宇殿堂、古村墙均已不复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