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四二〇)文靖书院

标签:
多亏还有石碑万幸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四二〇)文靖书院
文脉相通千古事,
神州有志叙传承。
芳园桃李花开后,
蕴藉洪儒育俊英。
文靖书院是房山旧八景之四,在房山区西南七十里抱玉里,在今天的张坊镇,元代抱玉里北抱玉村,后来老村毁弃,村子西移到现在的北白岱村。
《有元故医隐贾君阡表碑》碑文拓片
文靖书院创建于元代初期,与燕京太极书院、昌平谏议书院,并称为元代三大书院。七百年后的今天,燕京太极书院和昌平谏议书院,踪迹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文靖书院是三大书院中唯一能找到确切地址的历史遗存。
关于文靖书院的记载,初见于明代的《环宇通志》:“文靖书院,在房山县西南七十里抱玉里。元里人总管赵密、宣德府教授贾壤尝从容城刘因游,归以其学教乡人,乃建书院,立祠祀之,因以其学之所从来,元赐额曰‘文靖书院’,国子祭酒苏天爵为记。”
民国十七年(1928年)《房山县志》引述了《环宇通志》中的记载,但对于文靖书院的地址不甚了了。其实,早在清代晚期,文靖书院的地点已经不为人知。房山知县高襄云,在其咸丰八年(1858年)所著的《房山志料》中,提到他当年寻找文靖书院的下落,走访北尚乐的杨葆元,其声称在拒马河对岸涞水县的赤土地。这显然是错误的,因文文献明确记载“在房山县西南七十里”。
《北京图书馆中国历代碑拓汇编》收录了文靖书院创办者贾壤和其兄贾和两碑的碑拓——《元故俭斋先生贾君墓碣铭》碑和《元故房山贾君墓碣铭》碑,两碑分别立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十月和(后)至元三年(1337年)三月。这两篇碑文均出自元代苏天爵之手,并收录在他的著作《滋溪文稿》中,高明、葛元哲在收录时改了碑题,贾和碑为《房山贾君墓铭》、贾壤碑为《处士贾君墓表》,结合文靖书院的另一个创办人赵密墓碑的碑文《元故鹰坊都总管赵侯墓碑铭》及《元史》等,由此解开了文靖书院的谜团。
贾壤祖籍山西,其曾祖是金朝的“尚医”,就是太医。祖父贾景山,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年)进士,在“伏翼”即翼县城做了县丞。贾壤的父亲贾德全字道弘,自幼被姑母贾氏抚养,十几岁的时候便自立谋生。贾氏的丈夫是金朝的一位地方官员,贾氏随夫到远地就职,贾德全未能同行,与姑母离散后,他一直感念养育之恩。二十岁左右时,他离开降阳(今山西省运城市降县),一路寻找姑母,始终没有结果。路过房山西南的怀玉乡抱玉里,他喜欢这里的山水风土,便在抱玉里买下田园,定居在此。他继承祖业,行医为生,闻名房山、涿州、易县等地。贾德全娶本地豪族康君委之女,由此家声益振。
贾德全和康氏共生四子贾和、贾闰、贾璞、贾壤,贾壤最幼。
贾德全对贾璞、贾壤寄予厚望,送他们到容城县,就学于当世理学大师刘因,由此成就了文靖书院的因缘。贾壤和贾璞在刘因的学馆从师一年,至元十九年(1282年)刘因应召入朝,升任承德郎、右资善大夫,两兄弟便返回家乡房山抱玉里。而刘为官时间不长便因母病归里,此后的一段时间,贾氏兄弟与刘因当有过从和授受。
学成归里,贾璞未以名闻,倒是贾壤学表乡里,被推举为涿州医学学正,调升宣德府教授。不过,使贾壤名垂青史的,还是他在家乡抱玉里创办文靖书院,将刘因的学说教授于乡里子弟。
《元故俭斋先生贾君墓碣铭》明确记载了贾壤在自己家里创办书院的事: 敷教于家,远近学徒恒百余人,君恳恳为陈绖义,大抵祖述刘公之训为多。学者寒饥或不能存,又从而振给之。绘孔子像,旦望帅里人祠之,盖欲一乡兴起为善之心焉。
贾壤得到同窗好友赵密的支持,在自己家里开馆讲学,招收远近百余名学生,传授刘因的学术思想。家庭贫寒的学生缺衣少食,贾壤则舍家财接济,使他们继续学业。他在自家的学馆绘制孔子像悬挂起来,每逢初一、十五亲自率领乡亲祭祀参拜,以此风化乡里,淳美乡俗。由此看来,贾壤家就是文靖书院之所在。
《有元故医隐贾君阡表》载:贾壤父贾德全“卜所居西北二里许为茔以葬”,贾宅暨文靖书院,一定在贾家坟东南二里处,那里也就是元代的抱玉里聚落。
如今在西白岱还找到《有元故医隐贾君阡表》原碑地点贾姓家族墓地,由墓地算起,东南二里在今北白岱村东南。北白岱村东有一棵老槐树,老槐树以东,是一片南北长、东西宽的平地,自东向西原有两条古路将此地自然分为三段,每段中间,各有一口古井,至今还留下“贾家花园”的地名。当年的文靖书院应就在这块地偏南。这是元代抱玉里北抱玉村,后来老村毁弃,村子西移到现在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北白岱村。
贾壤开院讲学五十余年,培养人才不下千人。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为表彰贾壤和赵密创立书院,传播刘因学说,以刘因的谥号“文靖”为名,元顺帝亲书,赐额“文靖书院”。
在元代的三大书院中,文靖书院是唯一皇帝敕赐的书院。其创办时间稍晚于燕京太极书院。窝阔台十二、十三年(1240年-1241年)姚枢协助杨惟中创建太极书院。书院以伊洛道学为宗,“推本谨始”。其后的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贾壤建文靖书院,传播刘因学说。谏议书院则比文靖书院晚42年。
燕京太极书院创办较早,随着官学的陆续开展,太极书院却逐渐衰落至了无声息。而文靖书院自创立一直延续到明中期。七百年后的今天,燕京太极书院和昌平谏议书院,踪迹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文靖书院成为三大书院中惟一能找到确切地址的历史遗存。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书院文化是北京文明的重要内容。从弘扬首都古老的书院文化出发,有必要对文靖书院深入研究,在遗址上恢复重建。
乘车路线:从六里桥东乘917路快车经过34站,到达南白岱下车,步行约1.8公里,到达终点。全程约77.6公里,用时约2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