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二二〇)山顶庙
标签:
历史传说并存至今杂谈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二二〇)山顶庙
山顶庙在房山西门外洪寺村“牛口峪水库”北一座相对高度近百米的小山顶上。坐西朝东,两层殿,正名“三官庙”,也叫三元庙。据说,明朝嘉靖时就有建筑。建有山门、钟鼓楼、前后殿,前殿供奉释迦牟尼铜像,四大天王服坐两厢。后殿供奉的是“天、地、水”三官。历史上曾是“房山八景”之一的“留台夕照”,很有名,一直是房山城西一景。
据《重修大洪寺村留台尖记》载:山顶庙“庙焉其上始不知何时,庙有唐时碑已漫灭不可读,盖其迹已古亦。历辽、金、元、明、清代又修葺……”另据石碑《重修三官庙碑记》记载,嘉靖十三年(1534 年)当地村民三人并三教堂主人春之师祖,各助资财,二月开始重新修缮,六月工竣。
1958年开始,山顶庙山上树林被砍伐建学校,庙宇也被陆续拆毁用于建学校和村民建房、建猪圈、垒围墙、修道路等,1966年还在,尽管是残檐断壁,但是下边看仍然是个小庙。随后彻底拆毁,只留存地基。这是历史。然而,民间另有传说:
房山城西门外,有个小山坡,山顶上有个庙,大家都叫山顶庙,人们都说这庙是骡驮来的。
话说很久以前,洪寺村家家都养羊,别的地方放羊都有人看着,怕羊跑丢了或是跟别人家的羊混在一块儿。这个地方把羊往山坡上一赶就算完事儿。羊爱上哪儿吃草就上哪儿吃草,到了晚半晌儿羊群一拨拨地往回走,谁家的羊回谁家,也不用点数,谁家的羊也丢不了。
可有一天,村头老常家的羊晚上回来时,却少了三只。原来老常头儿吃饭时,听见圈里的羊一个劲儿地叫唤,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端着饭碗出来一数少了三只,还发现有几只羊身上少了毛,还有一只羊的后腿上正流着血呢!老常头儿赶快把受伤的羊包扎好,几只老山羊跪在地上直哆嗦。老常头儿自好认倒楣。
第二天早上,老常头儿到羊圈一看,一只羊都不敢出来,怎么回事,是昨天遇着狼了吗?这些年就听说山里有狼,离城关这么近,还没听说有狼来过呢?没办法,老常头儿只好让家人打来青草喂羊。
看来,煤也没法运了。这一下,老常头儿可急眼了,羊不敢出圈了,煤也运不成了,这一大群骡子一天得吃多少料,让这么多伙计干耗着怎么行?老常头儿又失眠了。翻身时,一阵风把门吹开了,他赶紧用手去抻被子。月光里,一个精瘦的白胡子老头站在了面前,老常头儿觉得眼熟儿,但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便问:“您是谁?”白胡子老头儿说:“我是向你借东西来的。”“借什么?”“借你的大骡子用用。”“不行!我赶明儿还得驮煤呢!”老常头儿急了。白胡子老头儿一笑:“你还敢出去吗?”“那我也不借!”老常头儿急眼了,他跳了起来,没想到摔在了炕下。原来是一个梦!
忽然,门外一响,抬眼一看,天已经蒙蒙亮了,一匹匹大骡子浑身是汗地回到了家。他看看这个,又拍拍那个,好像久别的亲人一样,心想,那个白胡子老头是谁?这些骡子干什么去了,怎么累成这样儿。正在疑惑时,听到山顶有当当的钟声,老常头儿一看,奇了!山顶上忽然多了座庙,声音正是从庙里传来的。这是谁在敲钟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