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八四)鲜鱼口
(2017-05-04 16:29:45)
标签:
古老北京历史杂谈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八四)鲜鱼口
鲜鱼口在前门大街路东。“花市草桥鲜鱼口,牛街马甸大羊坊”,这是老北京流传的一副四九城老地名的对联儿。其中说到的鲜鱼口,东起长巷头条与西兴隆街相接处,西至前门大街,与大栅栏儿隔街相望。
鲜鱼口街形成于明代,至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了。据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英廉等奉敕编辑的《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鲜鱼口是随着古高粱河旧道及漕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民间素有“先有鲜鱼口,后有大栅栏儿”的说法。
话说一天早晨有个年过花甲的白胡子老头从这里买了一尾活鲤鱼,回家后他把鲤鱼放入水缸里端详着,瞧这条鲤鱼全身通红透亮,非常好看,他想养着不忍食用。谁知第二天缸里的鱼不见了,却变成了半缸的金银元宝。老人喜出望外,为了感恩答谢这金鲤鱼,从此他每天都用金银换成的铜钱来河边买活鲤鱼,买完了便将活鱼倒入河水中。河里的鱼越来越多,买卖鱼的百姓也越来越多,天长日久,这线市口就改叫“鲜鱼口”啦。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前门大街已经很热闹了。路东除了全聚德挂炉烤鸭之外,拐过弯来在鲜鱼口胡同里面路北,几乎是和全聚德烤鸭店紧挨着的就是便宜坊焖炉烤鸭,论起来便宜坊的历史比全聚德还要久远,位于米市胡同的老便宜坊生意兴隆的时候,全聚德的创始人还在做小生意呢。虽说两家烤鸭店都在前门大街,可是一个在大街面上,一个在鲜鱼口胡同里,就算是在鲜鱼口胡同口也还是差了一点呀!这就是商场上说的“一步差三市”。直到现在也还是不如全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