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八四)鲜鱼口

(2017-05-04 16:29:45)
标签:

古老

北京

历史

杂谈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八四)鲜鱼口

 

鲜鱼口在前门大街路东。“花市草桥鲜鱼口,牛街马甸大羊坊”,这是老北京流传的一副四九城老地名的对联儿。其中说到的鲜鱼口,东起长巷头条与西兴隆街相接处,西至前门大街,与大栅栏儿隔街相望。

鲜鱼口街形成于明代,至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了。据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英廉等奉敕编辑的《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鲜鱼口是随着古高粱河旧道及漕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民间素有“先有鲜鱼口,后有大栅栏儿”的说法。

  有河就有鱼,渔民打到鱼后常到梯子桥的西侧售卖,逐渐形成集市,元代时这儿就有鱼市,明代时人称鲜鱼巷。到了清代宣统年间这条水道干涸,河道两旁逐渐筑起民房与商铺,并将鲜鱼巷改称为鲜鱼口。鲜鱼口、大栅栏儿同样汇聚着著名的老字号商铺、餐饮、茶楼、戏院等,是具有典型老北京市井商业风貌的著名区域。

  鲜鱼口因曾有售鱼的集市而享名。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鱼”的神话和传说。“线市衰弱鲜鱼兴,老者救鱼回龙宫。水族何有团圆日,金银到手鱼放生。”这首民间流传的四句诗说的是鲜鱼口的来历,相传鲜鱼口原地区最早以买卖各种色线及针头线脑而名为“线市口”,后来才出现众多卖鲜鱼的。有担挑儿的、有推着独轮车的,小贩从每天早晨起就在这儿高声吆喝“卖鲜鱼哟,卖活鲤鱼哟”。

话说一天早晨有个年过花甲的白胡子老头从这里买了一尾活鲤鱼,回家后他把鲤鱼放入水缸里端详着,瞧这条鲤鱼全身通红透亮,非常好看,他想养着不忍食用。谁知第二天缸里的鱼不见了,却变成了半缸的金银元宝。老人喜出望外,为了感恩答谢这金鲤鱼,从此他每天都用金银换成的铜钱来河边买活鲤鱼,买完了便将活鱼倒入河水中。河里的鱼越来越多,买卖鱼的百姓也越来越多,天长日久,这线市口就改叫“鲜鱼口”啦。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前门大街已经很热闹了。路东除了全聚德挂炉烤鸭之外,拐过弯来在鲜鱼口胡同里面路北,几乎是和全聚德烤鸭店紧挨着的就是便宜坊焖炉烤鸭,论起来便宜坊的历史比全聚德还要久远,位于米市胡同的老便宜坊生意兴隆的时候,全聚德的创始人还在做小生意呢。虽说两家烤鸭店都在前门大街,可是一个在大街面上,一个在鲜鱼口胡同里,就算是在鲜鱼口胡同口也还是差了一点呀!这就是商场上说的“一步差三市”。直到现在也还是不如全聚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