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五六)骚子营
标签:
古老北京历史变迁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五六)骚子营
骚子营原来是海淀区的一个村子,位于现在圆明园的西侧,“村”字早就没了。
这个名称的来源还得从远超说起。
那时汉人称呼蒙古族人的时候不好叫,统一称为鞑靼(dádá)。在鞑靼入侵之前,老百姓只是听说过他们,并没有见过,更没有近距离的接触。后来元朝建立了,蒙古人增加了在北京的驻军,一批批蒙古人(鞑靼)来到这里与本地人杂居,每个兵营的侧面都住着士官的家眷。大批的鞑靼和汉人生活在一个城市里,当地汉人发现这些鞑靼人身体有异味,有臭咯吱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狐臭,因为他们从来不爱洗澡。本来嘛,草原上没有那么方便的水源,怎么能像北京城里一样?
于是就在从前的称谓之前加了一个“骚”,变成了“骚鞑靼”。可老百姓总觉得这么说不顺嘴,还容易让蒙古族人听出来是在骂他们,渐渐就演化成了“骚鞑子”。
由于那时圆明园曾驻扎大量蒙古兵军营,宋朝灭亡,改朝换代之后,老百姓就叫这里为骚鞑子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骚子营,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