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五六)骚子营

(2017-04-04 11:19:16)
标签:

古老

北京

历史

变迁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五六)骚子营

 

 老北京的故事(五六)骚子营

骚子营原来是海淀区的一个村子,位于现在圆明园的西侧,“村”字早就没了。

这个名称的来源还得从远超说起。

那时汉人称呼蒙古族人的时候不好叫,统一称为鞑靼(dádá)。在鞑靼入侵之前,老百姓只是听说过他们,并没有见过,更没有近距离的接触。后来元朝建立了,蒙古人增加了在北京的驻军,一批批蒙古人(鞑靼)来到这里与本地人杂居,每个兵营的侧面都住着士官的家眷。大批的鞑靼和汉人生活在一个城市里,当地汉人发现这些鞑靼人身体有异味,有臭咯吱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狐臭,因为他们从来不爱洗澡。本来嘛,草原上没有那么方便的水源,怎么能像北京城里一样?

于是就在从前的称谓之前加了一个“骚”,变成了“骚鞑靼”。可老百姓总觉得这么说不顺嘴,还容易让蒙古族人听出来是在骂他们,渐渐就演化成了“骚鞑子”。

由于那时圆明园曾驻扎大量蒙古兵军营,宋朝灭亡,改朝换代之后,老百姓就叫这里为骚鞑子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骚子营,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如今的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骚子营社区位于风景名胜地颐和园、圆明园周边,西邻中央党校,东邻北京大学燕北园,北面是个部队,南接国际关系学院,总面积达27万平方米,其中有核工业标准化所、信远公司、颐和园邮局、农村信用社等单位。 

       骚子营的名称虽然简单,来历却很不一般,记述了蒙汉两个民族逐步融合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