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三一)莲花池

标签:
古老北京故事迷人 |
分类: 古老北京 |
老北京的故事(三一)莲花池
莲花池在莲花池公园内,是北京市一级古遗址公园,也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北京城的开端“蓟城”就是以莲花池为水源发展起来的。公元1153年,金代迁都燕京,改名金中都,并对都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把莲花池的下游莲花河包入城中。北京从此成为历代都城,直至新中国首都。史学家云: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莲花池的古老历史可上溯数千年,与北京城的发展史相辅相成。三千多年前的蓟城就是以此处泉水为供水源而建的城池。
莲花池古称西湖,其水出泊后东流而南,古称西马沟,后叫莲花池河。莲花池的湖泊与莲花池河,后来称莲花河水系。当时的莲花池水源丰沛,湖面可观,郦道元在《水经注》记载:“湖有二源,平地道泉,流结西湖,经冬不冻。”“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该燕之旧池也,绿水清绽,川亭望远,亦为游瞩之胜所也。”金朝建都后扩大城池,将西湖一部分包入城中,成为皇家园林之同乐园和宫城内之鱼藻池。元朝立都后,放弃中都旧城。莲花池盛景逐渐衰落。由此可见莲花池是北京的“摇篮”。
1153年,金完颜亮宣布迁都,到辽代燕京城旧址上扩建而成的新都“中都大兴府”。金中都的城址旧建在莲花池以东的地区,城墙东北角已经建到了和平门附近。莲花池当年有泉水,是金中都的水源。完颜亮迁都后,在池中栽种了许多莲花,莲花池也由此而得名。它的下游洗马沟也改名为莲花河。如今广安门外的“湾子”,就是因为莲花河在此处自西向南转弯而得名。
金中都的城墙,东南角在洋桥以北的四路通,东北角在西绒线胡同以南的翠花街,西北角在羊坊店的黄亭子,西南角在高楼村以南的凤凰嘴村,共开有十三座城门。高楼村附近的丽泽桥和丽泽路,即得名于金中都西南角的城门丽泽门。还有会城门,是北面城墙的西来第一城门。
清代俗称青草湖,北与文庙拌池相连。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赵铨引普惠泉水流入,至此,湖池常满。1918年春,井岳秀辟湖池从关中引进莲籽种植,并在湖池中建茅亭、架曲折木桥,四周种植柳树,置石桌、石鼓凳、备小船。每年6、7月间,莲花盛开满池,故人们称之为莲花池。于右任题书“崧生公园”和“风归远挹陶长柳,遗爱常留召伯棠”楹联,分刻在大门额上及两侧,以褒奖井岳秀建园功绩。建国后,改称莲花池公园,增建喷泉、假山等。
“文革”初期,挖掉池中莲花改成养鱼池,园中设施尽遭破坏。1977年复种莲花。并增建门庭、画廊、花圃温室、八角楼亭、引种花草树木70余种,增加儿童乐园,配置游乐设备。
1998年开始恢复建设,2000年12月一期工程完工,新建成的莲花池公园占地53.6公顷,园内的湖泊面积20多万平方米,保留原始风光与水趣。湖内种植各种莲花,湖上筑长堤,堤上有曲桥、拱桥、凉亭等点缀其间,北岸也在陆续修建,似乎是回复古代建筑。如今这里已成为京城西南的休闲乐园,亦是京城一座典型的城市水系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