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静稳天气?

标签:
终生学习永无止境 |
分类: 科技视野 |
什么是静稳天气?
今天早上收视“北京早间新闻”时,听到一个词“静稳天气”我不懂,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没有出条,我以为又是新创造的辞汇呢。后来又查阅《气象词典》才知道是什么意思。原来这个词自从2013年就出现在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里面了,是我落伍了。看来绝非人人都可以听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要想听懂,就必须不断学习。
目前北京又进入了静稳天气阶段了。
根据重污染天气的不同成因和污染特征可分为静稳型、沙尘型两类。静稳型重污染天气是指由于出现持续不利于扩散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大范围积累,最终可吸入颗粒物(PM10)达到重污染水平。沙尘型重污染天气是指外来沙尘或者本市局地大风扬沙造成的颗粒物重污染。此外,周边突发污染物排放及光化学反应引起的污染问题也值得关注。沙尘型和静稳型是北京市重污染天气的两种典型形态,是重点研究对象。
静稳天气对人的危害
静稳型重污染天气严重影响城市的能见度,同时引发呼吸道疾病;受空气颗粒污染物长期影响,可引起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甚至肺癌等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发生静稳天气的时间
静稳型重污染天气主要出现在10~12月份,1~4月份时有出现。近年来6~9月份未出现过重污染天气。静稳型重污染天气的年际变化不明显,2003年出现最少为5天,2004年出现最多为13天,平均大约出现8天。
秋季冬初是静稳型重污染天气高发季节,也是一年中重污染发生的第二高峰期;而夏季是一年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季节。
静稳天气形成的原因
北京市静稳型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原因复杂,影响因素多,主要有地理气候因素、污染气象因素和污染排放因素等。
北京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脚下的华北平原北端,平原地区西、北和东北向环山,山脊连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弧形屏障,地形呈簸箕状,大气流动受到阻挡,大气污染物不易向外输送,大气自净能力不强。受“簸箕”地形影响,华北地区尤其是北京,常年风速偏小,比其他地区更容易导致污染物累积而出现重污染天气。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其主要的气候特征,秋季冬初季节,风小、湿润、逆温等污染气象条件经常出现,容易出现静稳型重污染天气。在污染物排放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重污染日形成的主导因素。
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日形成的根本原因。首先,京津地区局地有明显高于周边的排放源,具有有利于污染物局地累积而形成高浓度的潜在条件;其次,华北北部,尤其是北京西南方向延伸至河北省南端由绵延的城镇形成的大面积污染排放带,易于造成大范围、区域性的污染累积;最后,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弱的偏西南和偏南气流有利于把西南污染排放带上累积的污染物缓慢输运到北京地区,与北京地区本地累积的污染物一起形成重污染。
再进一步查阅,还知道船舶稳定性的分类中,就有按作用力矩的性质分为静稳性、动稳性的区别。
在知识的浩瀚大海中我只是那么渺小的一叶。
